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02/07刘琪琪
手机查看
2021年2月5日,由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海淀区图书馆支持、北下关街道办事处主办的第四届世界朗读接力大会:接力朗读《元曲三百首》活动举行。来自北下关街道机关领导干部、朗诵艺术家、社区居民、首都各界朗诵爱好者、京津冀朗诵团体等300多人通过互联网参加了本届世界朗读接力大会。本届世界朗读接力大会是海淀区2020年全民阅读“书香飘海淀 阅读E起来”系列活动之一。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洪耀,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四级调研员侯京玲等参加了线上接力朗读。
大师领读 嘉宾助阵
本届朗读接力大会,除了主办方领导参与接力朗读外,还特别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朗诵艺术家、北京朗诵艺术团团长殷之光先生领读,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吴俊全,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臧金生,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杜宁林、北京朗诵艺术团朗诵艺术家李军,青年演员薛语涵,青年演员、主持人李妤婧等老中青三代朗诵界代表助阵。活动上,殷之光作为1号朗读者,领读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正式开启了300多人的线上接力朗读。
三百余人 线上接力
本届世界朗读接力大会共有322人报名参加,有上至90多岁的高龄老人,下至2岁的幼儿报名参加,成为自世界朗读接力大会举办以来年龄跨度最大的一届,涵盖了老、中、青、少、幼各个年龄段的朗读者。由于参加活动的老年人较多,在使用互联网参加活动时,有诸多不便之处。为此,组委会专门在活动前几天进行了多轮次网络使用测试,进行持续不断的网络使用培训,并运用技术手段解决了进入会议室人数过多的问题。许多小朋友在家长的指导下也有序参加了朗读接力。元曲是直抒胸臆的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
朗读七小时,直播破十万
接力朗读从上午九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才全部完成。通过直播平台了解到,整个直播过程,有超过10万人在线上观看了本届世界朗读接力大会,达到了131000多人观看。相较于唐诗宋词,元曲它崇尚的是明快显豁、自然酣畅之美。元曲之后,中国文学诞生了四大名著,四大名著的语言体系大多源于元曲风格。元曲是中国传统戏曲的根与枝叶。《元曲三百首》以它独特的魅力称霸文坛。它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诗而远、词而近、曲而亲”,中原的先民以元曲跨越民族之桥、跨越文化的沟壑,元曲成为历史与现实的需要,是社会各阶层精神生活的需求,能广泛引起人们的共鸣。
一位群众在接受网络采访时表示,通过这次参加线上接力朗读,把《元曲三百首》读了一遍,领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凄苦,元曲的文学艺术价值极高,而且非常直白,给人一种亲近感。通过线上接力朗读,我们也不用戴口罩就可以参加活动了,而且也学会了操作线上的一些软件,为今后通过互联网参加活动打下了基础。
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洪耀表示:这是世界朗读接力大会举办几年来,首次在线上开展,也是我们面对疫情防控要求,以新的形式开展服务群众的文化活动。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朗读接力大会已经成为北下关街道一项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相较于舞台演出的模式,朗读接力能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并且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众参与,为带动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世界朗读接力大会,自2018年2月举办首届以来,近年来一直持续举办。形成了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第一届世界朗读接力大会,300多位朗读者参加活动,在新年到来之际,接力完成《千家诗》,活动得到了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的广泛报道和肯定;第二届世界朗读接力大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代表、艺术家代表、群众代表再次接力,共同完成了《唐诗三百首》,一时间,世界朗读接力大会成为首都朗诵界的盛典;第三届世界朗读接力大会,共有来自18个国家的留学生代表、与艺术家、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社会各界代表完成了《宋词三百首》,一人一首,接力朗读,成为全民阅读的典范。今年的第四届世界朗读接力大会接力朗读《元曲三百首》且首次使用线上举办,下一届世界朗读接力大会,将接力朗读我国哪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袁生
麦家:文学的精神就是真善美 |
如何看待《唐诗三百首》有“硬伤” |
就地过大年!国图推出春节主题活动 |
“春节档”归来! 让“就地过年”在光影中更精彩 |
网络上的“段评”,就像是一场“表演” |
“万物同体”:王阳明思想的晚年发展 |
山水寄胸怀——浅谈何香凝及其艺术创作 |
民营剧团正在演艺市场蓬勃崛起 |
吴琼:我常常“掉”在角色中出不来 |
唢呐与歌者的隔空对话 |
碑刻中的扬州大运河 |
“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 |
《月背征途》序言:不断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 |
《村庄笔记》:读懂家国的深厚内涵 |
打卡文创社,把胡同带回家 |
殷商时期的手工业生产 |
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文学文人文脉的生动展示 |
“十二生肖”主题文物亮相南京贺新春 |
辽宁省博物馆展出60多件馆藏“牛元素”文物 |
广州展出百余件醒狮精品贺新春 |
文物牛陪你过大年|二十五,磨豆腐 |
时尚新梦能否助力都市职场女性增长“她力量” |
又到过年时 |
教育部印发指南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教材 |
看看北宋贤臣范仲淹怎样交朋友 |
文物牛陪你过大年|二十四,扫房子 |
牛年看“牛”——上海博物馆推出牛年生肖文物展 |
穿越46亿年来看你——走进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
2021年“欢乐春节”活动线上传递春节文化年味 |
国务院批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2022年申遗 |
南京:城门挂春联 喜庆迎新春 |
北京:2021年春节景观布置全部到位 |
“欢乐春节”线上系列活动在法国拉开帷幕 |
岭南与海派花鸟画交流展广州开幕 |
赏“居廉珍品”,品“撞水撞粉” |
舞台“瞬间”化作纸上“永恒” |
春到桃花涧 |
心灵除尘 |
名家金句 |
朴素文字唤起那时的美好记忆 |
北京人艺春节直播话剧现场演出 |
“单弦皇后”别舞台 弦韵蕙芳应犹在 |
9家院团百名艺术家带来44场演出 |
《猫和老鼠》大电影定档“闹元宵” |
半世纪情谊见牛图 |
春联里的医者仁心 |
明亮的冬天 |
饺子里的亲情 |
过年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