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05/16光明日报
手机查看
孔府档案是系统记录孔氏家族各项活动的私家档案。现存的孔府档案文献包括明代、清代和近代三部分,共约9000卷,保存在曲阜孔子博物馆。明清时期,孔府具有显赫的政治地位和极大的文化影响力,记录孔府各项活动的档案在众多家族档案中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政治、文化标识价值。研究这一批文献,可以发现,部分文献的书写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能够融实用与审美为一体,其中亦不乏文采飞扬、情趣盎然之处,体现了一种较为典型的文学书写。
明清孔府档案的文体形式丰富多样。主要有制、诏、谕、奏折、遗嘱、告示、合同、保结、诉状、召见对话、口供、宗谱、咨、传、序、跋、祭文、挽联、说帖、诗、歌、对联等50多种。从传统的有韵无韵看,可以分为文、笔两类。除了文的一类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如孔档0007江万里诗、孔档6308衍圣公《初进表文》皆音韵铿锵、意境隽永;笔的一类,语言也颇具韵味。尤其是孔档0006、5476、6312、6313、6316等,记载衍圣公(祭酒)面圣的对话,书写手法巧妙,读来声情并茂。
孔档0006号,有朱元璋与孔子五十五代孙祭酒孔克坚的一段对话:“元年十一月十四日,谨身殿内,上对百官,谕孔子五十五代孙祭酒孔克坚,曰:‘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大年纪也?’对曰:‘臣五十三岁。’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着,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二十日,于谨身殿西头廊房下奏:‘上位曲阜进表的回去,臣将主上十四日戒谕的圣旨,备细写将去了。’上喜曰:‘少吃酒,多读书。’”
这一段对话,语言简洁流畅,情感起伏变化,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对话从朱元璋询问孔克坚的年龄始,以朱元璋关心孔克坚之子孔希学的教育问题,嘱咐孔克坚要让孔希学“少吃酒,多读书”为终。整个过程,朱元璋似乎都在与孔克坚拉家常,不仅内容贴心,态度也极为温和随意,甚至称孔克坚为“老秀才”“你老”。与朱元璋温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孔克坚的诚惶诚恐,不敢多发一言,十四日的对话,甚至只有“臣五十三岁”五字。同时,十四日的对话与二十日也形成对比。二十日,孔克坚较为放松,话稍多;但朱元璋却较为平淡,只有“少吃酒,多读书”六字。如此一来一往、一冷一热,背后的隐晦曲折,也就耐人寻味了。若联系前因后果,探究二人情感变化之缘由,也是饶有趣味的。据《明太祖实录》载,洪武元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至济宁,但孔克坚老奸巨猾,静观时变,称疾不见徐达,只是遣子孔希学来见徐达,并进京面奏朱元璋。朱元璋明显不悦,亲笔斥责孔克坚:“吾问尔有疾在身,未知然否……尔无疾称疾,以慢吾国不可也,谕至思之。”孔克坚惶恐,星夜兼程面见朱元璋。朱元璋念及孔氏有“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强压怒火,对孔克坚摆出了一副少有的温和随意态度,怀柔感化。孔克坚则因被朱元璋看破其首鼠两端的伎俩,开始时诚惶诚恐,唯恐被问罪。然见朱元璋态度温和,于是再次召见时便有了放松之态。殊不知,朱元璋见目的已达到,便失去了前几日的和蔼,态度明显有所冷淡。行文到此,孔克坚之奸猾、朱元璋之善变等性格特点也就呼之欲出了。
从上文中亦可看出,明清孔府档案的书写,深受当时小说、戏剧的影响。写人往往讲究“性情”“气质”“形状”“声口”(金圣叹评《水浒》“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人物性格鲜明、情感充沛;述事则注重实录与虚构结合,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强烈,场景历历在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明清孔府档案与《明太祖实录》都记载了上述对话,但两者却颇为不同。《明太祖实录》载十四日对话:“上从容慰问曰:‘尔年几何?’克坚对曰:‘臣年五十有三。’太祖曰:‘尔年虽未耄,而疾婴之,今不烦尔官。但尔家先圣之后,为子孙者不可以不务学。朕观尔子资质温厚,必能承家,尔更加诲谕,俾知进学,以振扬尔祖之道,则有光于儒教。’克坚顿首谢。”《明太祖实录》的这一段文字,采用书面语,端正而严肃,是典型的“止于叙事而止”(金圣叹评《水浒》“国家之事,止于叙事而止,文非其所务也”)的历史叙事;明清孔府档案采用白话文,平添了“老秀才”“你老”等民间用语,彰显了朱元璋的亲切和蔼和对孔府的重视,凸显了孔府的地位。两相比较,孔府档案的记言叙事具有较强的主观意向,将“止于叙事而止”的历史叙事与历史事件的文学书写有机结合,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从而使文本达到了情理交融的高妙境界。
文学书写技巧的广泛运用,使明清孔府档案故事生动,情节曲折,语言鲜活,不仅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打造了中国第一大家族的形象。譬如孔档0006、1114、1115、1061等,记载宗谱遗训,展现孔氏家族之生生不息与崇儒重道、诗礼传家之传统;又如孔档5476、6312、6313等,生动再现了嘉庆、光绪、慈禧太后召见衍圣公孔庆镕、孔令贻以及孔令贻母妻面圣的情形,展现家族无上的荣光;再如孔档0060、6076、1309、1310、6633、8276等,记载衍圣公进京、上林的排场以及衍圣公的日常起居,展现其程序化、艺术化,乃至神圣化的生活。9000余卷的私家档案,上达最高统治者,下系最底层佃户,涉及宗族、属员、土地、徭役、租税、宫廷、职官等,几乎包罗了社会各阶层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此种种,中国第一大家族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明清孔府档案是一部家族史,其间承载的圣祖崇拜、家国一体、诗礼传家等思想传统,是孔府维系家族记忆、凝聚人心的价值核心,也是其活跃于历代王朝的重要原因。明清孔府档案还是一部心灵史,其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记忆与审美风尚,不仅较为充分地展现了明清时期的文体类型及书写特质,也丰富了我们对这一时期主流阶层文学审美的认知,尤其在文学和史学、雅文学和俗文学等问题上。囿于现代以来学科划分的影响,以及孔府档案出版受限等客观因素,当前,有关孔府档案的研究仍然显得薄弱,有关文学书写方面的探讨更是少之又少,因而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
(作者:霍俊国,系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项目“孔府档案文学书写研究”〔19YJA751017〕阶段性成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百年工业遗产焕新彩中国新闻网 |
江苏大剧院复工后首场演出:献礼抗疫“逆行者”中国新闻网 |
我让萤火虫去接你文汇报 |
良渚古城、南湖红船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公布新华网 |
这次考古见证成都自古就是开放之地光明日报 |
网络文学 呼唤健康生态链人民日报海外版 |
成都发现有6000多座墓葬的“通史式”古代墓群新华网 |
推动电商主播职业化经济日报 |
我在天一阁修古籍光明日报 |
电影院,离重启不远了!广州日报 |
西瓜籽六大功效你可知?广州日报 |
三百海报 看“长毋相忘” 看“千帆共渡”广州日报 |
感到生命的虚浮,是严肃的开端北京日报 |
重回荒诞喜剧的现实主义起点北京日报 |
谁的青春不曾迷惘北京日报 |
养坏一盆兰只需一天北京日报 |
有关樱桃的美食烹饪文化北京日报 |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通过“云端”架起中法文化交流新桥梁中国新闻网 |
2019年西藏文物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投入超9300万元中国新闻网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中国新闻网 |
文旅部首办线上展演 打造国家级“云端”艺术盛宴中国新闻网 |
山东寿光现商周、唐宋盐业遗址 再现数千年制盐景象中国新闻网 |
第十二届北京市月季文化节将于5月18日开幕中国新闻网 |
栗桂莲委员——传承晋剧 全心投入人民日报 |
中国美术馆时隔110天恢复开馆 最大捐赠展可以看个够北京日报 |
中国美术馆有序开放 每日限额500人新华网 |
千年“丝绸之源”古村落展新容新华网 |
农民画师绘就美丽生活新华网 |
迎接国际博物馆日,浙江文博界启动系列云直播新华网 |
文物修复能否不再难堪文汇报 |
百年兰心开启修缮保护,一年后华丽归来文汇报 |
热播剧引发“褪黑素”与“咖啡因”之争文汇报 |
迪士尼方确认 《花木兰》7月24日北美上映文汇报 |
力争成为砖石类长城修缮典范光明日报 |
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在南京博物院举行光明日报 |
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音乐剧《一爱千年》将在线上首演光明日报 |
2.5亿年前 是谁“谋杀”了海洋中的八成生物科技日报 |
从“牙尖嘴利”到“无齿之徒” 鸟类到底经历了什么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