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05/17光明日报
手机查看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生生不息传承不辍的文明。其文化特性独成一系,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熏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度和风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我们要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从生活环境塑造和日常用品开发两方面,用传统文化让百姓生活更精彩。
借民族古典之美再现中华气派
华夏文明人文风貌独具特色,尤其是传统文化表现最为集中的城市,在规划理念与分布格局、建筑用料与样式风格、街市格调与市井风情、市民的衣着打扮与生活方式等,几千年来既一脉相承,又有时代和地区的差异,华夏风采独树一帜。
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在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文风貌的民族性。中国的城市应该是中国风貌的城市,在现代化的建筑、街巷和公共设施上融入周秦汉唐宋等古典屋顶、门窗、雕饰等元素,城市园林中多用当地的花卉草木,将传统文化中的古代诗歌、绘画、神话、典故、民俗等文化因子转化利用,通过环境塑造、公益宣传让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渗透到楼宇、街道、机场、车站、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可以是外在化、具象化的表现,也可以是内在化、抽象化的隐现,还可以是借助光电、影视、多媒体、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传播。
近年来多地打造的仿古街区里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比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唐文化街区,建筑、街巷的样式、色彩、用料和彩绘、砖雕等均为仿唐式的,饭馆可品尝唐时的美食和地方小吃,店肆里有时尚的唐式汉服,街上有唐装人物的演艺和文化体验活动,唐玄奘、唐玄宗及市井人物的群雕,以及处处可见的唐代诗歌,把大唐帝都的盛世气象定格展现在今人眼前。而唐式外观的商场、旅店、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及时尚美食摊点等,加上智能灯光、民乐的点缀,也满足了人们的现代生活需求。类似的案例不少,比如北京街巷里明清风格的市井、上海新天地再现的民国情调等,这种用传统文化符号装点出的中国模样的生活环境,既体现当代国人的念古情怀,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
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人本精神、坚忍精神、会通精神、中和精神、仁爱精神等民族优秀品质。
这些传统文化有的记载于历史文献或附载于历史文物上,有的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通过文化创意让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走进百姓生活,是值得提倡的传播方式。这方面故宫博物院作出了出色的表率。其将库藏的独有文化宝库作为灵感来源,以“根植于传统文化,紧扣人民群众大众生活”原则,做出了许多社会大众乐于享用的文化创意产品。如故宫娃娃系列,因趣味性浓烈而受到广大青少年喜爱;用故宫元素开发的耳机、手机壳、电脑包、鼠标垫、U盘等,因实用性强而持续热销;观众喜欢宫门的气派,就可以买一个宫门旅行包带回家;《雍正十二美人图》很有名,不少爱美的女士会青睐印有美人图案的遮阳伞。此外,他们原创的诸多App,一经推出便都成了爆款。类似这样将时尚元素和历史元素相结合的故宫文创,目前品类已超万种,2018年超15亿元的营业额已充分证明大众对这种传统文化创意产品的接受程度。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在文创方面亦成效显著。
当前博物馆文创产业的主力军实际上是民办文创公司,他们与博物馆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博物馆的IP授权或与博物馆共同开发。也有其他的发展方式,但主体都是利用博物馆馆藏资源。全国文化文物收藏单位藏品中可供文创汲取的传统文化元素不胜枚举。
文创设计开发,既要从古建遗存和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古籍等文化遗产上采撷元素,也要用当代人的心胸、智慧、胆识不断激活其蕴含的时代精神。文创设计的造型本身、材料选择、图形制作,以及影视和文学作品之中都可以充分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当下生活中。此举可以让百姓时常身处历史文化符号和高尚精神氛围的环境中,用中国式的生活美学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这同时也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凝聚文化共识,培养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意识和发展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
(作者:王锋钧,系西安博物院副院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打通书画文史界限人民日报 |
乌克兰指挥家库琴科·塔拉斯:我愿意成为乌中文化沟通的桥梁人民日报 |
高校博物馆的路怎么走——从复旦大学博物馆说开去光明日报 |
充头源文汇报 |
脱胎换骨的面团文汇报 |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百年工业遗产焕新彩中国新闻网 |
江苏大剧院复工后首场演出:献礼抗疫“逆行者”中国新闻网 |
我让萤火虫去接你文汇报 |
在工地文汇报 |
《庄子》道论光明日报 |
明清孔府档案的文学书写光明日报 |
粤剧也有考级了!广州日报 |
到南汉二陵博物馆看广西汉代海丝文物精品特展广州日报 |
不占有广州日报 |
邮电大院里的童年广州日报 |
第七届天津国际设计周开幕中国新闻网 |
中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播开启“云赏剧”中国新闻网 |
国宝级文物徐谓礼文书杭州展出 被誉南宋官制“百科全书”中国新闻网 |
沈阳打造抗战文化之旅 邀民众线上赏东北地区抗战文物中国新闻网 |
闽剧现代戏《生命》亮相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播中国新闻网 |
著名作家叶永烈去世 曾参与创作《十万个为什么》中国新闻网 |
晋剧“老戏骨”夫妻“云端”开唱直播间成传承文化新舞台中国新闻网 |
山西太原打造民众“身边博物馆” 让文物活起来中国新闻网 |
《中轴》将于6月13日首演 以民乐形式展现北京中轴线文化中国新闻网 |
人艺博物馆下周一开放北京晚报 |
追忆林徽因的最后一课北京晚报 |
关羽:被神化的文化符号北京晚报 |
成都罕见崖墓再现古人的“身后世界”新华网 |
良渚古城、南湖红船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公布新华网 |
这次考古见证成都自古就是开放之地光明日报 |
网络文学 呼唤健康生态链人民日报海外版 |
成都发现有6000多座墓葬的“通史式”古代墓群新华网 |
推动电商主播职业化经济日报 |
我在天一阁修古籍光明日报 |
电影院,离重启不远了!广州日报 |
西瓜籽六大功效你可知?广州日报 |
三百海报 看“长毋相忘” 看“千帆共渡”广州日报 |
感到生命的虚浮,是严肃的开端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