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05/17人民日报
手机查看
打通书画文史界限(名师谈艺)
早在唐代,张彦远便在《历代名画记》中叙画之源流,认为“书画异名而同体也”。元代赵孟頫则明确提出“书画同源”。以书入画,是中国画的传统。近代以来,诸多大家亦是书画兼擅、文史俱通。当下,随着电子技术进步,年轻人不再拿起毛笔,大多书家或画家也只精于己业。如何更好地传承笔墨精神,打通书画文史之界限,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
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书画创作者必先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具备综合文化素养,才能以笔墨表达文化内涵和心灵感悟。近代如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等大家,无不视读书为画人之要。如今,我们所拥有的图书资料远超前人,更需有选择地读书,有意识地思考。知识的滋养、诗书画的交融与个体内心的表达,是培育更多优秀原创作品的重要保障。
在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学习时,出于对书法的热爱,我临池不辍,初入汉隶,后攻篆书,迷研益深,不仅大量阅读古文字书籍,亦细读明清以来书法篆刻大家的作品,深入了解邓石如、赵之谦等诸家各派,边看边摘录,凡刀笔精妙、结体佳美者皆予以临摹,有的还以自己的审美观念加以适当修饰。甲骨、钟鼎、石鼓、竹简、瓦当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有韵律的结构”,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形式构成,成为不可多得的美学研究资源。至上世纪90年代初,我已集满8个本子,并按字目顺序进行编排、谋章布局,以古文字艺术手稿形式成书,后又重新修订、补充和书写,如今《篆艺字典》已再版5次。这一过程中,“思考咀嚼、打破壁垒、融古通今”成为宝贵的实践经验。当工艺美术的装饰性、绘画的表现性与书法的人文性相结合,古老的文字更具个性与现代美感。
对待传统,不仅要做研究者、传承者,更要做创造者。历代书画大家,无不拥有属于自己的创作面貌。怎样形成创作面貌?既要博览文史典籍滋养心灵,更要到生活中去感受社会、自然,把握时代脉搏。草木枝丫、山峦叠嶂、江海波涛……万象森罗中蕴含着传统书画的章法与节奏,细致观察,才能创造出新的笔法、墨法。为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创作《幽燕金秋图》时,我和团队多次到黄崖关长城收集素材,酝酿画稿。然而,直接对景写生并不足以产生新的创造,在积累大量画稿的基础上,反复锤炼自然之景,做到胸有成竹,自有法至无法,才可能成就自家面貌。为表现北国风光的雄伟气势,我大胆选择在16米长、3米高的巨幅宣纸上,以3厘米宽的笔触,取篆法笔意,勾勒皴擦强实坚硬的山峦巨石,画面似铜墙铁壁一般,气象蔚然。正如李可染先生指出的,山水画要“为祖国河山立传”。“立传”不仅在描摹山河新貌,更在彰显民族精神。正如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于谱出中国气魄,书画创作也应创新笔墨以表现时代心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面前耸立起一座座高峰。要创造,就要有实力。文艺工作者首先要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学问。常言道,“大智若愚”“实者慧”,艺术容不得半点虚假。传统书画对笔墨线条的要求很高,临习者必须静下心来多看多练多理解。就像游泳,即使老师在岸上讲得清晰透彻,但若不认真体悟、下水反复练习,还是一只“旱鸭子”。毛笔虽小,能将其用好者却不多。纵观名家巨匠,无不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平静笃定的心态。年轻时,我常去拜访陈半丁、陈万里、沈从文、黄苗子等先生,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无论从事艺术创作还是学术研究,都应胸怀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责任感,潜心对待每一次创造活动。现在有的青年一学就会,一会就忘,体现在绘画上,便是不追求扎实的功力,热衷于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注重短期效应。这样的艺术经不起时间考验,难有生命力。
农民出身给予了我朴实的生活作风和不怕苦的精神。即使如今已年逾八旬,我依然喜欢在艺术的道路上默默爬坡,不求一日千里,惟愿活到老学到老。
(本报记者 马苏薇采访整理)
作者:侯德昌,1933年出生于河南省辉县市,毕业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其代表作有《幽燕金秋图》《松瀑图》《小溪一道流》等,出版有《侯德昌隶书古诗》《侯德昌草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侯德昌》《篆艺字典》等。 【编辑:田博群】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百年工业遗产焕新彩中国新闻网 |
江苏大剧院复工后首场演出:献礼抗疫“逆行者”中国新闻网 |
我让萤火虫去接你文汇报 |
在工地文汇报 |
《庄子》道论光明日报 |
明清孔府档案的文学书写光明日报 |
粤剧也有考级了!广州日报 |
到南汉二陵博物馆看广西汉代海丝文物精品特展广州日报 |
不占有广州日报 |
邮电大院里的童年广州日报 |
第七届天津国际设计周开幕中国新闻网 |
中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播开启“云赏剧”中国新闻网 |
国宝级文物徐谓礼文书杭州展出 被誉南宋官制“百科全书”中国新闻网 |
沈阳打造抗战文化之旅 邀民众线上赏东北地区抗战文物中国新闻网 |
闽剧现代戏《生命》亮相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播中国新闻网 |
著名作家叶永烈去世 曾参与创作《十万个为什么》中国新闻网 |
晋剧“老戏骨”夫妻“云端”开唱直播间成传承文化新舞台中国新闻网 |
山西太原打造民众“身边博物馆” 让文物活起来中国新闻网 |
《中轴》将于6月13日首演 以民乐形式展现北京中轴线文化中国新闻网 |
人艺博物馆下周一开放北京晚报 |
追忆林徽因的最后一课北京晚报 |
关羽:被神化的文化符号北京晚报 |
成都罕见崖墓再现古人的“身后世界”新华网 |
良渚古城、南湖红船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公布新华网 |
这次考古见证成都自古就是开放之地光明日报 |
网络文学 呼唤健康生态链人民日报海外版 |
成都发现有6000多座墓葬的“通史式”古代墓群新华网 |
推动电商主播职业化经济日报 |
我在天一阁修古籍光明日报 |
电影院,离重启不远了!广州日报 |
西瓜籽六大功效你可知?广州日报 |
三百海报 看“长毋相忘” 看“千帆共渡”广州日报 |
感到生命的虚浮,是严肃的开端北京日报 |
重回荒诞喜剧的现实主义起点北京日报 |
谁的青春不曾迷惘北京日报 |
养坏一盆兰只需一天北京日报 |
有关樱桃的美食烹饪文化北京日报 |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通过“云端”架起中法文化交流新桥梁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