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07/22中国新闻网
手机查看
“国粹—当大美京剧遇上连环画”展览亮相上海。 殷立勤 摄
中新网上海7月22日电 (记者 殷立勤)7月22日,“一百零八上苑”新展“国粹——当大美京剧遇上连环画”在上海揭幕。80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前来观展。上海,是中国现代连环画的发源地和摇篮。要追溯发源地中的“源头”,“一百零八上苑”所在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之无愧。在这里,先后涌现出赵宏本、程十发、顾炳鑫、贺友直、钱笑呆、陈光镒、颜梅华、韩和平、丁斌曾、汪观清、韩敏、罗盘等百余画家,号称“一百零八将”。
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现场表演。 殷立勤 摄
京剧与连环画,都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艺术。当京剧遇上连环画,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将擦碰出怎样的火花?展览以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的代表剧目为主,与中国老一辈连环画名家绘制的戏曲连环画作品并置展示,营造出沉浸式氛围,让当代读者更深入了解、体验中国京剧艺术的精华,体验中国戏曲的精彩。
“国粹—当大美京剧遇上连环画”展览亮相上海。 殷立勤 摄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拿出压箱底的近10部戏曲连环画,比如杨青华绘《霸王别姬》,钱笑呆、陶干臣绘《宇宙锋》,赵宏本、林雪岩、刘锡友绘《白蛇传》,贺友直绘《金玉奴棒打薄情郎》,钱笑呆、汪玉山绘《穆桂英》,彭连熙、彭福来绘《牡丹亭》等。“连环画与戏曲可谓姐妹艺术,连环画从京剧中获得不少养分。”89岁的连环画画家汪观清回忆,老一辈连环画画家中不少都是戏迷票友,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5周年之际,今年已百岁高龄的人美社老领导、老画家黎鲁曾带领程十发、贺友直、颜梅华、韩敏等六七人上台表演《空城计》等唱段。
观众参观“国粹—当大美京剧遇上连环画”展览。 殷立勤 摄
“舞台上的唱念做打,被画家们以神妙的画笔定格。当年这些著名画家看到的演出,正是那时技艺精湛的京剧前辈的作品。他们留下的作品是人美社的镇馆之宝,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则是绘画和戏曲的双重财富。”史依弘感慨。展区设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以“致敬”为主题,展示史依弘珍藏的梅兰芳先生的文献照片。在实物展示区,史依弘还拿出自己的定制款宫装戏服,两把浸润着岁月的京胡则是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琴师陈磊的珍藏。其一是梅兰芳琴师徐兰沅先生制作并演奏过的琴,已有120年历史,机缘巧合来到陈磊手中,如今与史依弘合作,西皮伴奏,都是用这把琴;其二由京胡制作名家洪广元亲手制作,曾得到梅兰芳的肯定,是陈磊用了30多年的琴。
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参观“国粹—当大美京剧遇上连环画”展览。 殷立勤 摄
“国粹—当大美京剧遇上连环画”展览亮相上海。 殷立勤 摄
虚拟性、程式性和留白之美,于中国戏曲和绘画相通。正如主办方所言,将当代京剧表演的精彩影像与人美社珍藏的戏曲连环画原稿及出版物并置展陈,远非简单意义的嫁接,而在于形塑润物细无声的空间,让中国传统艺术的大美呈现于世人眼前。藏身于市井弄堂的这方“一百零八上苑”充满烟火气息,连环画正是最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在与民众同乐中,方才诞生了“中国连环画的摇篮”。如今,“摇篮”变身艺术馆,将艺术浸入生活,93岁的电影艺术家卢燕,尚长荣、陈少云、王珮瑜等京剧名家,粤剧演员罗家英等纷纷向观众发出邀约,共赴京剧与连环画之约。(完)
【编辑:苏亦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关闭177天后故宫博物院开放室内展厅中国新闻网 |
北京市属公园游览场所全面开放人民日报 |
书写日常生活中的民族记忆文汇报 |
重新回到影院,对电影意味着什么?文汇报 |
浦东的三十年 因此有了闻得到的气息文汇报 |
上海市外商投资条例(草案)提请审议文汇报 |
推进高质量发展书写人民城市新篇章文汇报 |
60件苏州宋锦亮相羊城 再现中国名锦芳华中国新闻网 |
北京影院复工片单 老片新作齐上阵北京青年报 |
南浔古镇:寻求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动态平衡新华网 |
美国国家美术馆重新对公众开放新华网 |
行走在儿童文学的现场光明日报 |
影院重启:人们为何钟情老电影中国青年报 |
“文化走亲”丰富乡村夏季文化生活新华网 |
从“四大名著”热看回旋式文化人民日报海外版 |
新东北作家群:80后作家在开启新的文学格局光明日报 |
30年后,赤名莉香的笑仍能刺痛我们文汇报 |
东京的桥文汇报 |
免费劫文汇报 |
京剧与连环画的这场碰撞,铺展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大美文汇报 |
写短篇如“走钢丝”,作家们为何依然乐于“冒险”文汇报 |
从月份牌美女到半抽象水墨,他如何实现180度艺术转向文汇报 |
破解时间密码:看看那些文化遗产中的海归传承人人民日报海外版 |
今日大暑,古代有哪些解暑妙招可借鉴广州日报 |
一万件侨批捐赠岭南金融博物馆广州日报 |
喜欢出发广州日报 |
捏泥模广州日报 |
幸福观念的转变广州日报 |
看电影去,广州电影票价低至5元广州日报 |
“北京中轴线的文化意义”线上开讲北京日报 |
中国电视金鹰奖网络投票开启北京日报 |
西城区非遗传承志愿者招募启动北京日报 |
舌尖上的大暑节气:为何要吃荔枝、“喝暑羊”?中国新闻网 |
单霁翔在深授课:各地应在文化建设上有所追求中国新闻网 |
北京大兴举办“书香大兴”悦读汇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中国新闻网 |
豫籍书法篆刻家创“甲骨文钧瓷龟甲片” 赠河南省档案馆中国新闻网 |
逾百年历史的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闭馆大修新华网 |
大型话剧《孔子》开排 厚积薄发打造舞台精品力作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