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08/12解放日报
手机查看
滕新贤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副教授
读过《山海经·大荒北经》的人,大多会对那位施法力发起狂风,帮助蚩尤大战黄帝的风神——风伯,印象深刻。早在秦汉时期,风伯就已经进入了国家祭祀的仪典,成为我国最具权威性的风神。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古代江南,曾经出现过一位地区影响力远超风伯的女性风神,她就是孟婆。
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妈祖诞辰纪念日,人们在南京天妃宫景区举行的妈祖庙会上抬着妈祖神像巡游。 新华社发
今人听到“孟婆”,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位常驻奈何桥边,用一碗五味汤让无数阴魂忘却所有情仇的老婆婆。地府孟婆与风神孟婆是否为同一位神祇,目前还很难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风神孟婆出现的时间可比那位地府出境管理者早得多。据考证,有关阴魂从地府转世这一说法大约出现于唐代,作为阴使的孟婆则出现得更晚。而作为江南风神的孟婆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在广大江南地区很有影响了。
据明代杨慎的《丹铅总录》记载,北齐人李騊駼来到江南后,曾经好奇地向陆士秀询问——“江南有孟婆,是何神也?”陆士秀答道:“《山海经》,帝之女游于江中,出入必以风雨自随。以帝女,故曰‘孟婆’,犹郊祀志以地为泰媪。”从这段对话中可知,南北朝时期的孟婆尽管对北方人来说非常陌生,但在江南地区已经很有名了。
《丹铅总录》中还提道:“江南七月间有大风,甚于舶棹。野人相传,以为孟婆发怒。”这里所说的“舶棹”,即苏轼等诗人们笔下的“船棹风”,也就是当今气象学中的东南季风。尽管这条记录很粗略,但从时间、风向、风力等方面综合判断,这里所说的“大风”就是台风。江南人把台风来袭视为孟婆发怒,显然是将她作为一位风神来看待的。由于风雨总是相携而来,因而这位江南女神行动时也总有风雨相随。
从南朝到宋代,江南风神孟婆的影响不断扩大,逐渐演变为全国知名的风神。不但江南、华南地区的人们将台风来临前的虹状云直接呼为“孟婆”,北方地区的人们也对这位江南女神不再陌生。其原因除移民等因素影响外,与江南才子们优秀的诗文作品,以及宋代文化娱乐业的发达也有很大关系。苏州在宋代是帝节镇,宋徽宗对吴语很是熟悉。他曾作过一首《戏作小词》,其中有“孟婆,孟婆,你做些方便,吹个船儿倒转”。对此,杨慎在其《升庵诗话》中解释道:“孟婆,宋汴京勾栏语,谓风也。”可见,随着一些“江南风”词曲的传唱,风神孟婆在北方也广为人知。正因如此,明末文学家褚人获在《坚瓠集》里直接说“古称风神为孟婆”。
有意思的是,作为风神的孟婆虽然诞生于江南,并且一度声名远播,而今却在江南难觅踪影了。尽管其庙宇在湖州、东阳等古代受台风侵袭较严重的地区还有些许遗迹,但往往被人们误认为是祭祀地府孟婆的所在。这一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归根到底,风神孟婆影响式微的原因还是与其自身形象有很大关系。
有关风神孟婆的文献很少,但从江南人认为孟婆出行必有狂风暴雨相随,以及其发怒时会有破坏力极强的台风来袭等记载来看,她在人们心目中即便算不上十足的凶神,也是脾气暴躁,令人生畏的。随着江南地区人文教化的普及、深入,这一形象显然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于神的品格期待。让崇尚教化的江南人继续信仰这样一位暴虐的风神,无疑是他们难以接受的。
然而,在古人的观念里,风总还是要有神来管理的。于是,江南人一边对孟婆的风神形象进行改造,一边转而“请”其他神来分担防风、御风的职责。
大约自北宋后期起,孟婆作为江南风神的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传说中的白娘子形象一样,风神孟婆逐渐褪去了其暴虐的自然属性特征,演变为具有理想人格特征的女性形象。如浙江金华孟婆岭一带,人们称孟婆是北宋时期一位贤良淑德的农妇。她在大旱之年虔诚地向上天祈雨,不幸暴亡,继而成神。传说,如果在大旱之年向其祈祷,必有大风挟甘霖而至;在风雨交加时向她祈祷,则会很快风停雨霁。显然,形象改造后的孟婆在江南人心目中已不再是那个神秘而暴虐的帝女,而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民女。
除了对孟婆形象进行改造,江南人还将减轻风灾的希望转寄到那些符合他们人格理想的神身上。对江南沿海地区来说,台风本身带来的风灾多数并不严重。最令人恐惧的还是台风挟海潮入侵所造成的次生灾害——潮灾。因而,一些河神、海神等也在江南人的拥戴下纷纷加入了对抗台风的行列。如江南地区颇有影响的“平水王”周凯。周凯本是西晋时期的江南名士。他文武双全,为百姓消除水患,深受人们爱戴。由于他在率众抵御台风时不幸牺牲,被人们尊为湖神、海神。民国《平阳县志》记载,当台风挟狂潮悍然来袭,即将吞噬百姓们的生命时,周凯挺身而出,奋然曰:“吾将以身平之!即援弓发矢,大呼,冲潮而入……俄而水势平,江祸乃绝。”这种倾一己之躯平息潮患的气魄,着实令人动容。因而,旧时台风来临时,沿江沿海民众多向这位抵御台风的英雄虔诚祝祷,祈求风平浪静。
又如,在台风主要登陆地之一的温州,有一位田姓海神。相传此人生前为唐朝的将军,在为民平乱中牺牲。他不但生前忠义,死后也不忘保护百姓。渔民在海上遭遇台风时向他祈祷,多能转危为安。此外,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南朝时期的陶弘景、外来的后起女神妈祖等神祇,也都有许多以神力、仙术遏制台风巨浪,保护百姓的传说。尽管这些传说中的各路神仙实际上并不能庇护台风侵袭中的江南,但我们从风神孟婆形象的演变,以及台风来临时人们多向那些勇敢、无私的神祇祈祷的现象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即使在科技落后,人类在台风面前不堪一击的时代里,江南人也没有在强大自然力的威胁面前放弃对人文理想的追求。
孟婆由凶神到善神的形象演变,各路神祇抗击台风的种种传说,不仅体现了江南人的价值取向,更展现着他们不屈的风骨。
【编辑:刘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体验非遗 乐享暑期新华网 |
河北石家庄:暑期体验非遗魅力新华网 |
官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组公布光明网 |
山西深挖文化资源打造10条主题旅游线路新华网 |
300多年前的《聊斋》,讲的是今天的故事中国青年报 |
让世界看到更多中国古画中国青年报 |
一个王朝的序幕中国青年报 |
“非遗传人”吕小怡:让苏绣“潮”起来的创意绣娘中国青年报 |
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创作中感受上海城市美学文汇报 |
敬畏立秋文汇报 |
卡茨三义文汇报 |
由哈德良长城至卡莱尔文汇报 |
台下高温台上高能,户外夜舞台“听不够”文汇报 |
《三十而已》收官,“30+女性”将“她”题材送上热搜文汇报 |
京昆合训首日:“最强”武戏《雁荡山》呼之欲出文汇报 |
古人的“黄粱一梦”枕着金元宝而眠华西都市报 |
青山绿水中的藏寨华西都市报 |
在错觉中收获不同的视觉体验广州日报 |
当太极拳法融入书法广州日报 |
飞翔的羽毛球广州日报 |
古樟苍翠洛溪岛广州日报 |
我要当小白兔广州日报 |
越秀公有物业租赁服务平台招租公告广州日报 |
明秦王府墙体坍塌再次敲响“文保”警钟工人日报 |
“治理创新、互信合作”点亮科技共同体的理性与希望之光科技日报 |
广东省农村科特派 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启动科技日报 |
近鸟类恐龙扑翼飞行或存在多次独立起源科技日报 |
“黎明号”最新发现:谷神星内部或依然存在含盐液体科技日报 |
中国自然科学论文全球第一 数量超美国科技日报 |
北京海淀“百万大礼包”支持优秀文创北京青年报 |
周涛,写一封穿越的“情书”北京青年报 |
云南玉溪用“黑科技”展示亚洲唯一化石类世界遗产中国新闻网 |
万方《你和我》新书发布 濮存昕追忆曹禺中国新闻网 |
山东临沂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环壕聚落新华网 |
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启动新华网 |
长城沿线将普查红色文化遗存 520.77公里北京长城分布在6区北京晚报 |
摊牌北京晚报 |
你留下吧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