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08/23北京晚报
手机查看
▌楚建锋
“铁人妈妈”,是医院马大夫对我妈妈的美称。在我眼里,妈妈的确是战病魔的常胜将军。
一晃,妈妈与病魔战斗已经36年了。去年,这场战斗达到了高潮——从夏天到冬天,妈妈遭到类风湿病的疯狂反扑:左右两个肩头各长出一个鸡蛋大的风湿疙瘩。其实,妈妈长风湿疙瘩已不是第一次了,但这次长的地点和速度都出乎意料,让人猝不及防。
在老家陕西汉中做切除后,长达半年时间,妈妈的伤口一直化脓,愈合不了。而且,浑身关节水肿,头顶、胳膊、双腿、后背……都长出了大小不一的风湿疙瘩,怎么治疗,疙瘩都消不了。再加上手术后伤口疼痛,几个月时间,本就消瘦的妈妈更加消瘦了,连脸上的皱纹都“收缩”成了沟壑纵横的丘陵。
家乡的医院束手无策,建议立刻转院去省城治疗。
在西安,妈妈去了几家医院,手术伤口愈合了,但一身的风湿疙瘩还是没办法。如何是好?一直不想“麻烦”远在北京的儿子的妈妈,终于把病情真相告诉了我。
我立即联系医院,同时把妈妈接来北京,准备治疗。
妈妈来北京不到两周,就赶上了新冠疫情。
面对“双重”病魔,妈妈抗病信心坚定。如今大半年过去,妈妈不但安全预防了新冠,类风湿疙瘩也基本治愈了。
妈妈的主治医生马大夫告诉我,“第一眼见到你妈妈,就感觉她像‘铁人’一样,眼里透出的是坚毅而笃定的光。所以,我才敢大胆用药、大胆治疗。”马大夫告诉我,他经历过若干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病例,病人的精神力量最重要。
马大夫说:“像你妈妈这样,患类风湿病30多年,双腿髋关节全装的假肢,手脚早已严重变形,全身关节穴位一直靠穿刺和封闭维系的患者,能从死神手里逃回来,医药之外,更关键靠的是你妈妈铁一般的精神力量。”
回想刚刚过去的这一段日子,连续5个多月,在严格防疫措施下,带着妈妈去医院打封闭,每次都“心惊肉跳!”因为类风湿已到最活跃期,妈妈全身所有关节都被病毒侵袭了,“按下葫芦浮起瓢”,只能一个部位一个部位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每周一次。
马大夫经验丰富,病人见多了。但面对母亲的病况,他还是时常“心里打颤”——要把筷子一般长短的特制针头的一大半插入痛点所在的关节和穴位,然后转圈注射药液。注射时病人的那种痛苦,简直让医生下不了手,尤其给病人手掌注射时……
每次,马大夫给妈妈注射,妈妈都会紧咬牙根,从牙缝中蹦出“不痛”两个字。但她本就土灰样的脸色瞬间惨白,豆大的汗珠不断从发梢一滴一滴往下落,那场景,看得我心痛如割。
妈妈是在人生最美好的不惑之年患上类风湿的,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患病后的妈妈被按一般疾病治疗,一拖再拖,发展到手脚关节肿大、变形,直至卧床不起。后来,经朋友介绍找到一专治类风湿的中医世家,才把凶猛发展的病情控制住。
妈妈告诉我,当时的治疗方法,是把含有麝香的药膏涂抹在肿大关节处,用火烧灼20分钟,每点燃一个穴位烧灼,都会让她痛得昏死过去。
经历过那样生不如死的疼痛后,妈妈明白,要想把类风湿打败,就得有脱胎换骨死而后生的忍耐力,就得坚毅、顽强,承受住治疗的痛,才会换来治愈的生……
妈妈已经76岁了。在30多年与病魔的较量中,妈妈真的咬住了牙,一次又一次,用莫大的勇气顶住了病魔的挑衅。
亲爱的妈妈,病魔面前,你永远是“铁人”;在我心里,你永远是最棒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审美力·非遗影像公开课︱王阿牛与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新华网 |
旗袍“守艺人”张慧霞:让岭南派旗袍成为广州的新文化名片广州日报 |
乾隆款大冰箱:掐丝珐琅尽显皇宫豪华风尚新华网 |
古人如何戍边?人民日报海外版 |
阿来任文学顾问 历史正剧《天地人心·王阳明》启动中国新闻网 |
中国科技馆启动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中国新闻网 |
老剧团的“花甲岁月”:从艰苦奋斗到文艺复兴中国新闻网 |
“央视频号·文化志愿者专列”将开启中国新闻网 |
潘鲁生:民间文艺的生机与活力人民日报 |
第十二届“骏马奖”揭晓:评选出25部获奖作品和5名获奖译者光明日报 |
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周年特展举行新华网 |
故宫出版社推出2021年《故宫日历》新华网 |
重庆:改版京剧《秦良玉》在石柱上演新华网 |
中国传统文化为本土科幻创作打开全新空间文汇报 |
第十二届“骏马奖”揭晓光明日报 |
长春:周末赏陶艺光明日报 |
体验最具“老广”风味的“花式”非遗光明日报 |
“央视频号·文化志愿者专列”启动光明日报 |
2021年《故宫日历》家族线上发布 又有哪些新变化?中国新闻网 |
“暮光之城”第五部《午夜阳光》全球热卖 简体中文版花落接力社中国新闻网 |
2021年《故宫日历》线上发布 拉开“紫禁城600年全民阅读”活动中国新闻网 |
山西男子收藏近千双“三寸绣花鞋” 见证中国妇女千年缠足史中国新闻网 |
六旬艺术家借自媒体传扬传统文化:“这是有趣的尝试”中国新闻网 |
2021年《故宫日历》线上发布 展现馆藏历代牛文物珍品中国新闻网 |
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文物数字化 “归期”可盼中国新闻网 |
校园新京剧《闻鸡起舞》首演:一线主创助力戏曲进校园中国新闻网 |
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拉萨走俏拉近京藏两地距离中国新闻网 |
一日店长:书、重逢和手冲咖啡中国新闻周刊 |
在学林边上文汇报 |
走向精神蓝海的三十岁文汇报 |
今夏的晚风文汇报 |
“粤人重巧夕” 如何度过一个最地道的七夕?广州日报 |
梁彤秀作品展举行——演绎当代印象 写意东方神韵广州日报 |
进城广州日报 |
爱猫诗人陆游广州日报 |
熬夜的那点事广州日报 |
苦广州日报 |
名家金句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