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08/23中国新闻网
手机查看
中新网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 应妮)2021年《故宫日历》23日在线上发布。全书选取故宫馆藏的历代牛文物以及由牛引申出与中国农耕文化相关的文物藏品,其中三套不同朝代的“耕织图”更反映出古时对农事的充分重视。
2021年《故宫日历》内页 故宫供图
23日的线上发布以对谈的形式展开,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故宫日历》主编陈丽华从图书内容编纂、院藏文物的角度,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首位主持人、著名节气物候研究学者宋英杰从节气与物候的角度,跨界畅谈牛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与文化内涵,通过深度解读日历中的重要藏品,如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纸本设色作品、唐代画家韩滉所绘制的《五牛图》,宋代李唐等画家绘制的牧牛题材作品、以老子骑牛为主题的玉山、竹根雕等藏品,来诠释牛及农耕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021年《故宫日历》内页 故宫供图
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生肖牛。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牛不仅是农事生产的得力助手,更寓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千百年来,也让不少文人墨客为之赞颂。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作为立国之本。五千年来,国家治理、风俗、礼仪、祭祀等相继发展,形成独特而灿烂的农耕文明。
2021年《故宫日历》内页 故宫供图
2021年版《故宫日历》以“福牛贺新岁、丰年禾黍香”为主题,全书选取故宫馆藏的历代牛文物以及由牛引申出与中国农耕文化相关的文物藏品,分别展现了牛迎丰年、春来牛肥、吉牛纳福、耕织为本、仙牛呈瑞、牧牛意趣、丹青写牛、百牛贺岁等丰富内容。从不同角度展现了365件不同朝代、不同类型、不同材质的珍贵文物藏品,其中有三套不同朝代的“耕织图”,分别是康熙朝的“曹素功制耕织图墨、雍正朝的“胤禛耕织图册”和乾隆朝的“御制耕织图瓷板画册”,从文物历史上反映出历朝历代自上而下对农事的充分重视。
2021年《故宫日历》家族系列 故宫供图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故宫日历》是故宫博物院展示院藏文物的重要出版物,也是唤醒藏品资源、播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典型。《故宫日历》这本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出版物历久弥新,故宫博物院也将以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胸怀来跟社会各界一起挖掘故宫隐含的人文精神和多元价值,并通过学术的探索,把故宫保护得更好,传承得更好。“今年,见证了紫禁城600年,希望紫禁城的下一个六百年更加辉煌壮美。”
据悉,2021年《故宫日历》在设计上有着独特创新:印有故宫日历字样的塑封和丝带既美观又兼具了防伪功能。除传统的《故宫日历》外,还推出汉英对照版、限量典藏版、黄金版、青少版、福寿版、《故宫龙泉日历》、《故宫月历?2021》等版本,延续了《故宫日历》家族的出版规模。
此次线上发布也是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紫禁城600年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的开始。接下来的2个月里,还将陆续推出书画、陶瓷、古建等不同主题的直播文化活动以及“悦读故宫”线下展览活动。
《故宫日历》背景:
1933年至1937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的故宫曾出版五册《故宫日历》。2009年,故宫出版社以1937年版《故宫日历》为蓝本复刻并恢复《故宫日历》的出版。2010年,《故宫日历》在承袭传统的同时,开始改革创新,以十二生肖为线索,不断地充实内容、精心编排,成为图文并茂、主题化呈现内容的文物历史读本,切实满足了读者“碎片化的知识日读”的实际需求。并通过每天观看《故宫日历》,以“日读、日学、日赏”“国宝日读”的独特形式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021年版是新版《故宫日历》出版的第12册。12年来,《故宫日历》以其“国宝日读”的文化精神在社会中影响越来越大,至今已累计发行500万册,被誉为“中国最美日历”。(完)
【编辑:张燕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审美力·非遗影像公开课︱王阿牛与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新华网 |
旗袍“守艺人”张慧霞:让岭南派旗袍成为广州的新文化名片广州日报 |
乾隆款大冰箱:掐丝珐琅尽显皇宫豪华风尚新华网 |
古人如何戍边?人民日报海外版 |
阿来任文学顾问 历史正剧《天地人心·王阳明》启动中国新闻网 |
中国科技馆启动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中国新闻网 |
老剧团的“花甲岁月”:从艰苦奋斗到文艺复兴中国新闻网 |
“央视频号·文化志愿者专列”将开启中国新闻网 |
潘鲁生:民间文艺的生机与活力人民日报 |
第十二届“骏马奖”揭晓:评选出25部获奖作品和5名获奖译者光明日报 |
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周年特展举行新华网 |
故宫出版社推出2021年《故宫日历》新华网 |
重庆:改版京剧《秦良玉》在石柱上演新华网 |
中国传统文化为本土科幻创作打开全新空间文汇报 |
第十二届“骏马奖”揭晓光明日报 |
长春:周末赏陶艺光明日报 |
体验最具“老广”风味的“花式”非遗光明日报 |
“央视频号·文化志愿者专列”启动光明日报 |
2021年《故宫日历》家族线上发布 又有哪些新变化?中国新闻网 |
“暮光之城”第五部《午夜阳光》全球热卖 简体中文版花落接力社中国新闻网 |
一日店长:书、重逢和手冲咖啡中国新闻周刊 |
在学林边上文汇报 |
走向精神蓝海的三十岁文汇报 |
今夏的晚风文汇报 |
“粤人重巧夕” 如何度过一个最地道的七夕?广州日报 |
梁彤秀作品展举行——演绎当代印象 写意东方神韵广州日报 |
进城广州日报 |
爱猫诗人陆游广州日报 |
熬夜的那点事广州日报 |
苦广州日报 |
名家金句广州日报 |
中国建筑科技馆在武汉开馆工人日报 |
公园筑书屋 旅游加入文化味儿兰州晚报 |
安徽16市剧场复苏演出季活动启幕中国新闻网 |
河南仰韶村遗址启动第四次考古发掘中国新闻网 |
中华文化促进会创立社会艺术教育中心中国新闻网 |
广西举办“七夕”文化体验活动 非遗传承人现场传授绣球制作技艺中国新闻网 |
广州西关永庆坊挂牌成国家4A级景区 首个非遗街区开市迎客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