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08/27新华网
手机查看
新华社郑州8月26日电 题:洛阳铲:一把神奇的铲子
新华社记者桂娟、李文哲
旋入土下知千年,正邪两面世人评。一把铲子插入地下,带出来的,不仅仅是泥土,是让深藏于地下的历史真迹重现天日。这,就是中国人考古勘探的独门神器——洛阳铲,而如今,洛阳铲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
在洛阳城北小李村一处不起眼的作坊内,记者见到了洛阳铲锻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孙凯强。只见他手拿铁锤,聚精会神地敲打着一件半圆柱形铁器,不时眯起一只眼,观察铁器的弧度。
这是洛阳铲锻造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弧度太大带不出土,弧度太小,土夹在里面,不易倒土。”孙凯强说,打造弧度全凭祖传手艺,没有图纸也没有参数,样子都在心里头,一把铲得敲打四五百锤才能成型。
洛阳铲锻造技艺2015年入选河南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这项技艺的传承者,孙氏家族脉脉相传,至今百年。今年30岁的孙凯强,自幼跟着爷爷在铁匠铺里敲敲打打,对技艺很是痴迷。
“要做就得给它做精致。”孙凯强说,一把洛阳铲要经过锻打、剪边、磨刃、烧制、成型、淬火等近二十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一步出错下面都会受到影响。
连铲带杆3米左右,杆顶穿以绳索,单人操作可打出一二十米深的探孔,提起后,铲头的内面还会带出一筒土壤。通过对土壤的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葬等情况。
“下土后土带满,不掉土;出土快,易倒土;提铲易,不费力;遇到砖石不卷刃,这些都能达到,才称得上是一把好铲。”孙凯强说。
“隋唐洛阳城、汉魏故城等重要遗址都是用洛阳铲探明的。”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介绍,洛阳铲不仅在中国考古界普及。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赠送的礼物就是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
如今,经过数代人的潜心实践和研制,洛阳铲的铲头已由最初的一种规格,发展到十余种形状大小不同的铲头,使用范围也从考古勘探,扩展到道路护坡加固、建筑桩基灌注、石油勘探等各行各业。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仅安阳段工地就使用了300余把我们做的洛阳铲。”孙凯强说,洛阳铲操作方便、破坏性小,在一些不便于大规模机械作业的工地,都能派上用场。
尽管生产的洛阳铲一直供不应求,孙家同样面临着技艺传承难的问题。厂子常年招工,不少人干了一段时间,因为吃不了苦选择了离开。
“洛阳铲制作工序复杂,抡锤打铁又脏又累,特别是夏天,车间温度有四五十摄氏度,电炉旁能达到七八十摄氏度。”在孙凯强心里,也没指望靠洛阳铲发家致富。
“我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敲敲打打,也只有在打铁的时候,心里是最踏实的。”孙凯强说,现在,他最大的心愿是能让更多人了解洛阳铲,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贝造福现代社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青年导演的创作初体验:难觅资金 渴望观众中国新闻网 |
莫言:做一个“晚熟的人”光明日报 |
国家大剧院:“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话剧《玩偶之家》精彩上演中国网 |
展示传统文化 共度七夕佳节新华网 |
非遗传承展匠心新华网 |
博物馆里度暑假新华网 |
2021年柏林电影节将如期线下举办新华网 |
阿Q的萝卜与王摩诘的芭蕉文汇报 |
给爷爷补课(国画)文汇报 |
不负韶华,汗水化作舞台上的惊艳亮相文汇报 |
《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演139场后,他们还在思考什么文汇报 |
比起话题与热度,国风音乐更需要历史质感和艺术坚持文汇报 |
龙舟竞技贡水河光明日报 |
现实题材网文精品化还要迈过几道坎光明日报 |
开笔礼启人生 传统文化滋润童心光明日报 |
给生命留白广州日报 |
这个大展 “扬州八怪”都来齐了!广州日报 |
你的福气藏在哪里广州日报 |
读书如同养生广州日报 |
向浪费说“不”广州日报 |
在广州这7个地方表白,甜甜的恋爱在等你广州日报 |
“门当户对”啥意思?聘礼为何有“鹅笼”?答案来了中国新闻网 |
七夕没男友?虚拟的考虑吗?中国新闻网 |
抗疫主题曲艺专场演出《英雄的土地》在京上演新华网 |
“千姿百态”当代艺术展亮相嘉德艺术中心中国新闻网 |
北京大学出版社将推出智识人文学科通识丛书新华网 |
明末画僧担当禅师150余件书画山西展出中国新闻网 |
著名作家刘庆邦推新作《女工绘》:以“短篇精神”创长篇新著中国新闻网 |
80件珍稀家谱文献亮相山东省图书馆新华网 |
中外电影合作论坛:聚焦电影产业化发展中的国际协同中国新闻网 |
八旬老人厨房写书意外走红 用八斤手稿纪念母亲中国新闻网 |
青年作家张皓宸谈跨界艺术:希望作品给大家带来温暖中国新闻网 |
大遗址如何保护利用?国家文物局的导则出来了!中国经济网 |
广西桂林民间艺人闯荡境外市场 指尖传播非遗文化中国新闻网 |
从“乞巧节”到“中式情人节” 看七夕文化的古今嬗变人民网 |
浙江温岭石塘七夕“小人节”:原汁原味展现非遗文化中国新闻网 |
北上门朝向之谜北京晚报 |
和珅园林遗风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