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08/27北京晚报
手机查看
古香古色的升平署。蒋晨明摄
▌蒋晨明
很多人都去过颐和园,但不一定知道颐和园旁边有一个隐秘的院落。它就是今天要讲的主角——升平署。我们的国粹京剧的发展,与此息息相关。
说起京剧,大家都知道“徽班进京”的推动,但真正将京剧推上高潮的,却是慈禧以及听命于她的升平署。
升平署是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既要管理戏曲,又要创作和修编剧本,还要培训演员、安排演出等。慈禧是有名的戏迷,她在颐和园几乎天天要听戏,所以就将升平署建在了颐和园隔壁。
慈禧不仅爱听戏,还亲自改戏,将原来宫廷主演的昆曲剧目,改成了她喜爱的皮黄(即京剧的前身)。升平署为了满足慈禧的“创作”,不断召集名角进行修编和排练。这一切都在升平署大院内进行。演出时,则至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在慈禧面前表演。
正是由于慈禧和升平署的重视及倡导,京剧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定型,最终取代昆曲,成为“国剧”。升平署可以说是京剧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升平署在历史上曾遭到多次破坏,但如今修复如初。它由一系列精美的四合院、三合院构成,亦是中国传统建筑与东方文化的缩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水密隔舱技艺复苏 泉州峰尾船模产业兴起中国新闻网 |
14米刺绣版《千里江山图》亮相广州“潮墟”中国新闻网 |
返乡“创客”加速乡村游复苏 助力村民脱贫致富新华网 |
黑龙江加快文旅市场复苏新华网 |
汤显祖故里文昌里戏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新华网 |
居其宏:当前歌剧音乐创作的问题反思中国社会科学网 |
现实主义创作要回应社会关切人民日报 |
非遗“哈哈腔” 暑假练不停新华网 |
“七夕青蛙”火在参与感 七夕前一天有36万人搜索经济日报 |
中文教育机构转战网络 线上教学成国际中文教育“主课堂”人民日报海外版 |
“海棠红”为什么这样红?北京日报 |
他们一样能听见花开遇见自然北京日报 |
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线上举办北京日报 |
永不褪色的画像与从未消逝的旋律北京日报 |
花间京韵北京日报 |
不如意,有益处北京日报 |
古村莲香北京日报 |
红墙黄瓦之恋北京日报 |
守护瑰宝北京日报 |
博物馆情缘北京日报 |
跨越时空的相遇北京日报 |
文明的交流北京日报 |
收获感动北京日报 |
“皮卡兄弟”系列出新 曹文轩:将继续这一系列中国新闻网 |
首届“庄重文中国非虚构文学奖”在广州正式启动中国新闻网 |
北京市文联推出三大主题活动 展现北京文艺70年成果中国新闻网 |
“2020世界剧院北京论坛”9月举行 国内外代表“云端”交流中国网 |
公啡咖啡馆 左联的精神驿站北京晚报 |
岳母刺字 孰真孰假?北京晚报 |
摔死俩小鬼子北京晚报 |
青年导演的创作初体验:难觅资金 渴望观众中国新闻网 |
8部匈牙利电影短片中国村庄展映中国新闻网 |
洛阳铲:一把神奇的铲子新华网 |
点名“饭圈”“黑界”“祖安文化” 六部门专项治理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新华网 |
减少文化“折扣” 中外电影合拍加速前行新华网 |
黄河的颜色文汇报 |
《摩天大楼》:精彩反转外,更为女性发声文汇报 |
“买了三次票,终于看到《西厢》!”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