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08/28人民日报
手机查看
电视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日前在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播出。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统计,两部剧在播出期间吸引了一批观众,《三十而已》的回看观众规模连续三周位居黄金时段电视剧首位。
现实主义创作如何真实书写生活的不同侧面?如何以优质作品回应社会关切、传递温暖和力量?虽然已经收官,这两部剧带来的讨论仍在继续。
——编者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
话题剧不能止步于话题
电视剧《三十而已》讲述三位进入30岁前后的女性各自情感、工作和生活的变故。该剧为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也为现实题材如何面对社会关切找到新的回应角度。
针对人生、情感、家庭等一些热点话题,编织故事、设置人物、表达观点,是近年来话题剧在题材选择上的一个切入口。《三十而已》由女性年龄的话题,带来关于婚姻、恋爱、家庭、子女教育、女性创业、两性沟通等话题的讨论,呈现了在这个年龄、这个性别和这个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财富观与现实生活碰撞之后的选择。
话题剧不能止步于话题,作品的主题是更凝练、更有立场、更有价值体现的创作诉求。在敏锐、准确捕捉社会话题的同时,提炼出创作主题,把社会话题变成故事情节和人物,完成作品的主题表达。这是《三十而已》提升话题剧创作质量的实现方式。
话题剧应该减少功利性目的,弱化对社会热点的迎合姿态。话题只是反映现实的切入口、搜集素材的线索,以细腻的艺术表达,通过鲜活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生活状态的刻画,实现从话题到主题的自然过渡,才能使观众感受到生活的质感与真实。不甜不宠不腻,是这部剧与时下一些同类剧的最大区别。《三十而已》写出了生活中的碰撞与激烈,故事里的人物从面对精神与物质的思考中,从快速发展的社会、高度商业的市场和年龄增长构成的压力下表现出来,因而观众觉得真实可信。这部剧所体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几分苦涩,却不是苦情,因为她们的脚下有路、心中有诗。
同时应该看到,包括《三十而已》在内,目前的很多都市情感剧并没有把爱情观和财富观写透。二者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也是文艺作品的表达对象,有的作品却没有在价值上校准。文艺作品需要讲清楚怎样的财富观是可取的,如何对待财富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过得舒适而有意义。
我们的文艺作品不能炫富,但也不必仇富,应鼓励用正当合法的方式追求美好生活。对于观众,文艺作品不仅有治愈解压的作用,还需要有所点拨和启发、提示和引领。这是文艺创作不能缺失的社会责任。
电视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制片人徐晓鸥——
展现生活的光泽
近年来,女性的相关话题屡屡引起社会热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向着更文明、更开放转变。这个时代给女性的成长空间,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是原创作品,先后打磨三年多的时间,共通点在于都是建立典型人设,让人物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遇到令观众共情的事件。
《二十不惑》聚焦20岁这一时间节点,讲述从学生到社会化的过程,这是目前影视创作稀缺的题材。我们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做95后用户调查,描摹这一代人的群像,提炼出用户画像,比如他们的性格、金钱观、价值观、爱情观等,在这个庞大的群像上提取一些共性内容,放在故事的主线里,把观点和故事结合起来。我们希望剧中人真的像生活在身边的人,人物故事、台词、细节一定要落到真实,比如姜小果努力读书考试找工作,很多观众觉得她的生活就是普通人的状态。在制作上也力求做到真实,比如剧中大学宿舍的置景是1∶1按照深圳高校的宿舍还原。播出期间,《二十不惑》的真实登上了热搜,很多网友认为剧中人物和父母的沟通方式,在宿舍的生活状态以及进入社会后面对的种种非常有代入感,这让我们感到欣慰。
《三十而已》的创作原点是基于编剧张英姬迈过30岁以后的所思所想,探讨的是30岁左右的女性在事业与家庭困境中的选择和成长。剧中的人物既典型又特殊,是离地半尺的传奇,也可能是离地半尺的人间真实。这部剧引发热议,是特殊人设、高浓剧情与真实细节、真实共鸣的共融,也是对时代特性的犀利表达。
两部剧展现了女性的多元价值观,尽力分析、表达从人物本质出发的复杂性,力求温暖,展现生活的光泽。在播出后期,也出现了一些讨论:现实主义作品究竟应该表达什么样的真实?如何把握好价值观导向、观众及市场审美等的分寸感?这对我们来说,需要好好思考。
不媚俗,不矫情,追求真善美,是现实主义的魅力。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我们希望能够创作更多记录时代、影响社会、抚慰人心的作品,通过一部部作品,向观众传递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水密隔舱技艺复苏 泉州峰尾船模产业兴起中国新闻网 |
14米刺绣版《千里江山图》亮相广州“潮墟”中国新闻网 |
返乡“创客”加速乡村游复苏 助力村民脱贫致富新华网 |
黑龙江加快文旅市场复苏新华网 |
汤显祖故里文昌里戏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新华网 |
居其宏:当前歌剧音乐创作的问题反思中国社会科学网 |
青年导演的创作初体验:难觅资金 渴望观众中国新闻网 |
8部匈牙利电影短片中国村庄展映中国新闻网 |
洛阳铲:一把神奇的铲子新华网 |
点名“饭圈”“黑界”“祖安文化” 六部门专项治理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新华网 |
减少文化“折扣” 中外电影合拍加速前行新华网 |
黄河的颜色文汇报 |
《摩天大楼》:精彩反转外,更为女性发声文汇报 |
“买了三次票,终于看到《西厢》!”文汇报 |
娜拉出走后怎么办,“她剧集”向生活找答案文汇报 |
让传统七夕焕发新活力光明日报 |
非遗木偶老艺人传授技艺光明日报 |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首次转至线上举办光明日报 |
累计观看量逾4648万人次 全国京剧院团线上展演热度高人民日报 |
最完整《胡适留学日记》手稿首次展出北京日报 |
炒“演技”风气难止 好表演是本分不是恩赐北京日报 |
中国电影业正在浴火重生北京日报 |
市文联7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北京日报 |
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利用导则 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水平人民网 |
中外科研人员在三峡地区发现典型埃迪卡拉化石叶状体新类型中国新闻网 |
浙江图书馆影印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入藏国图中国新闻网 |
600余年西安钟楼历时70多天修缮恢复对外开放中国新闻网 |
第二届“爱在丽江·中国七夕情诗会”七夕颁奖中国新闻网 |
经典重温 老舍纪念馆推出七夕特展“微神:爱情的幻象”中国网 |
专家学者共话朱子文化中国新闻网 |
老北京搬家怎么收费?北京晚报 |
从不浪费笑容 攒起来都给你北京晚报 |
过脚瘾北京晚报 |
绿瓦盆北京晚报 |
舍不得北京晚报 |
看视频北京晚报 |
诱惑北京晚报 |
枪声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