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10/14中国新闻网
手机查看
中新网常州10月14日电 题:“90后”海归硕士自创汉服品牌:“与子同袍,瑶之光华”
作者 陈爱娣 唐娟
“知道汉服为什么这么火吗?因为,小时候看古装剧披床单扮仙女的女孩们长大了!”吴竹逸,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海归硕士。可她自我介绍时却说:“我是一名设计师,一名汉服设计师。”14日,面对采访,1993年出生的吴竹逸笑称,她就曾是披床单的女孩,只是长大了,这份对汉服的热爱变成了创业的动力。如今作为“瑶光汉服实验室”品牌创始人,吴竹逸这个非服装设计科班出生的“海归硕士”,却在专业设计展中大放异彩。
吴竹逸绘制汉服图样。 陈爱娣 摄
与子同袍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吴竹逸说,从一开始和同学去影楼拍古装,到翻遍学校图书馆里所有汉服文化书籍,她对汉服也经历了从“看颜值”到“重内涵”的蜕变。“汉服的袖子皆为圆袖,意为天道圆润;交领处则成矩形,以应地道方正,代表做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吴竹逸讲述着汉服里承载着的中国文化,她说:“所有爱好汉服的小伙伴们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同袍’,这不仅是一种称谓,更体现着我们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崇拜。”
因为深深的热爱,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统计学的吴竹逸,花了半学期自学了绘图软件,随后便开始尝试设计汉服。2017年底,她毕业回国。摆在眼前的似乎是两条既定的路:手持海外名校毕业文凭,在北上广深找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抑或是,回家帮父母打理家族企业。
几乎是没怎么思考,吴竹逸就选择了“第三条路”,她拿着一份详实的可行性报告,向母亲争取了6万元创业资金。2018年2月,“瑶光ALKAID汉服实验室”网店开张。和那些没有被社会“磋磨”过的年轻人一样,吴竹逸一头扎进了“梦想”。
模特展示吴竹逸的设计。 陈爱娣 摄
瑶之光华
“瑶光”,北斗七星之一,古代象征祥瑞。“‘瑶光’里,还藏着我的家乡‘遥观’。”吴竹逸说,希望自创的汉服能够“瑶之光华”
然而,从纸上设计,到身上成衣,一切,并不如理想中的简单。
一件汉服的诞生,需要经历立意、绘图、配色、选料、制版、绣花、裁剪、半成品、成品、熨烫、包装、入库等10多道程序,再加上请模特拍宣传图、网店上新、客服、发货、售后……“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
因为量少且“挑剔”,吴竹逸光本地合作的服装厂就换了三四家。听说广东的绣花工厂更有经验,她只身一人前往,凭着手机导航里“绣花厂”三个字,一家一家找上门。
家境优渥、名校留学,外人眼中的“小公主”,却在汉服的创业道路上屡屡碰壁。“没有经历过创业,我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坚强。”吴竹逸笑说,她把店名定为“实验室”而不是工作室亦或设计室,正是因为“实验”,意味着“试错”。
凭着这份精益求精的态度,吴竹逸的汉服小店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第一期上了3套设计,卖出了80件汉服。一想到有人正穿着我设计的汉服行走在某个城市的街头,就很开心。”她说。
愿“瑶光”传递传统文化之美
“汉服作为文化的载体,本身就是承前启后的。现在设计的汉服,在保留传统汉服严谨形制的基础上,应该有一些现代的元素。”怀着对汉服文化的敬畏,2018年9月,吴竹逸一边经营汉服实验室,一边赴北京服装学院进修。一年后的《解码》毕业设计展上,她设计的5套作品登台亮相、艳惊四座,是所有毕业生中被选中登台作品最多的。
“我自己最喜欢的是一套大袖衫‘水彩云龙’,以西游记为主题,融入了芭蕉扇、避水金睛兽、龙宫等元素,使用的是手绘水彩和印花工艺结合的面料,还手工缝制了珍珠,寓意‘沧海明珠’。”吴竹逸说。
目前,吴竹逸设计并制作了“风花雪月、宣和遗韵、神话、红尘四合”4个系列。解春风、鹦鹉洲、夜光杯、暮春令……每一套汉服,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喜欢汉服的人越来越多,表明当下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文化自信的增强。我希望通过‘瑶光’,把对传统文化美的理解传递给更多的人。”吴竹逸说。(完)
【编辑:田博群】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清帝读书像“萌萌哒”北京日报 |
白族布扎:求新多变“盘活”非遗新华网 |
全场观众自发起立,台上台下合唱《我的祖国》文汇报 |
二〇二〇全国非遗曲艺周落幕光明日报 |
写歌要说心里话光明日报 |
今年音乐节主题之一:推荐新人北京日报 |
午间音乐会,感受电波中的古典北京日报 |
年轻化的《瞄准》演技没有拖后腿北京日报 |
北京金秋迎来艺术品拍卖“井喷”北京日报 |
戏剧直播如何传递剧场能量?北京日报 |
《2019阅兵盛典》公益放映获好评北京日报 |
跨界“潮玩”助力文化传承与再生北京日报 |
《卧虎藏林》网络电影电视剧双开机北京日报 |
“2020科技艺术节”上演《银河怒》北京日报 |
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在京启幕北京青年报 |
刘兰芳:网络时代不怕年轻人不喜欢曲艺中国新闻网 |
《西游记》总作曲跨界旅游演艺 打造贺州形象主题曲广西新闻网 |
贵州播州:图书馆提档升级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华网 |
上海:展演原创话剧 服务社区居民新华网 |
精彩荟萃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新华网 |
2020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聚焦融合化新华网 |
第17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揭晓人民日报海外版 |
重读李清照文汇报 |
为什么是90后萨莉·鲁尼接棒了歌德、塞林格和村上春树文汇报 |
左袋创意 以创新型经济与流量型经济模式,推动产业跳跃式发展文汇报 |
“小而美”上海出品,为全国演出市场复苏赋能文汇报 |
“一朵云”管用爱用受用,折射上海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文汇报 |
“一画一故事”艺术展高剑父纪念馆举行广州日报 |
跟着公交站点 探寻广州文物广州日报 |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国有土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广州日报 |
让“优质情绪”回归我们的生活广州日报 |
华东:每天必须像上班一样排练音乐北京日报 |
少儿图书疫情期间保持正向增长北京日报 |
意大利电影展在京展映5部佳片北京日报 |
晚清四大名臣书法齐聚拍场北京日报 |
155件马克·夏加尔作品来华展出北京日报 |
北京国际音乐节 青年演奏家致敬贝多芬北京青年报 |
颐和园推出“长廊彩画”日历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