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11/15人民日报
手机查看
公共文化空间,彰显乡土人文之美(乡村振兴 艺术何为?)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重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公共文化空间建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对传承乡土文化、涵养村民精神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如何营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彰显新的乡土人文之美?值得深入思考。
营造乡村美学
乡村美学依托乡土文化呈现出来。美丽乡村建设,亟待构建一种新的乡村美学与乡村生活。
相比人口稠密的都市,中国乡村具有极富张力的自然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它们构成乡土文化的重要内容,于无声中熏陶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构建新的乡村美学与乡村生活,需要对乡土文化进行重新认识,即重寻人地关系的和谐、追寻乡土文化的基因、发掘乡土文化的个性等。作为村民参与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重要桥梁。重寻乡土人文之美,成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营建的基点。
位于四川崇州道明镇的竹艺村,就是一个典型。竹艺村置身于川西林盘景观之中,拥有乡土气息浓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和大多数村落一样,竹艺村也面临着如何激活乡土文化的难题。乡村社区服务中心“竹里”的落成,提供了新答案。“竹里”之名,源于陆游《太平时》诗句“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这座位于乡郊田野上的青瓦房,以迥异于传统乡建的形式“漂浮”于林盘之中,定义了一种新的乡村美学。
为回应诗句中的空间意境,设计师拾取原味乡村特质,通过“无限形(∞)”的数字化拓扑找形,把“竹里”的内与外、竹与瓦、新与旧的关系,概括在“大象无形”的屋顶下,使其渐隐式地延展到自然中。建筑外墙创造性地引入原本多用于器皿类的、小尺度的道明竹编,结合模数化控制与传统纹理设计,让建筑的曲线美与设计美相契合,不仅很好地展现了该村特有的乡土文化,更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新奇的美学体验。整个建筑一气呵成,远远望去,青瓦房与周围竹林、树木、田地以及远山相得益彰,实现了当代建筑与自然乡村的对话。
扎根独特的乡土文化,走出一条数字化设计与建筑传统、人文环境相结合的乡村美学道路,是设计团队从“竹里”实践中得到的启示。
涵养精神生活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营建,不仅要做好形象设计,激活乡村公共空间;更要充分拓展其内在功能,涵养村民精神生活。
新的公共文化空间,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乡村,其实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设计师在设计之前,需要认真思考乡村需要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思考人和土地的关系以及乡村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关系等等。建筑营造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彰显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取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营建,应该着力提升精神文化内涵,营造出村民真正需要、享受的生活空间。
在“竹里”成为竹艺村的地标之后,当地政府部门又将整个竹艺村的改造升级工作交到设计师手里。为使竹艺村焕发生机,设计师在村落中安置了一些对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对乡村精神文化建设有积极作用的现代公共文化空间,如竹编创意馆、第五空间(生活服务中心)、游客中心、青少年工作营地等,以点带面,起到活化整个村落的作用,把村落打造成集生态、文化、产业、生活、公益于一体的发展系统。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营建,不仅要着眼于“远”,为未来乡村生活打下基础;还要着眼于“近”,维系村民传统生活需求。在云南大理云龙县永安村,大到村民的婚丧嫁娶,小到邻里间的日常闲聊,都急需开敞的室内外公共空间。之前,村里的公共活动空间只有永安下村的一个村民议事活动场所,上下村之间高差近百米,交通极不方便。考察了当地地形和环境后,设计团队在路狭坎陡的永安上村,为村民营建了一处供聚会、议事、仪式之用的集体活动空间与精神记忆家园——村民议事中心,实现了打造“公共生活大空间”的目的。村民议事中心的长廊跌宕有形,村民在廊下可围树议事交流;内部建有村中会议室、檐下展廊等功能性建筑,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有了场所,就有了活动;有了公共文化空间,就有了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村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品质也会随之改变和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实现乡村文化的对外传播,还要加强本地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
增强文化认同
乡村建设应重视当地人文特性,融合建筑技术与乡土人文之美。以一种共同建造的态度进入,才能真正与乡村融为一体,增强村民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共同建造,可以是老建筑与新建筑的对话、建筑师与村民的协商,也可以是建筑师对乡土文化的尊重,是自然与文化的相融相生。村民有了文化认同,才扎得下根,才能让“离土”生活变为“归乡”生活。
位于四川成都大邑县安仁镇的OCT“水西东”林盘文化交流中心,便在营建中保留了农耕文化用地与林盘田居的生活体验。从高空俯瞰,建筑就像一块散落在大地上的卵石,融入原有林盘景观,营造出“图画宛然山远近,人家对住水西东”般的美好乡村画卷。相比富有标志性的主体建筑,“水西东”的附属构筑物更贴近村民生活日常,增强了村民的认同感。长廊与农耕辅助用房融入当地自然环境,也融入村镇基础设施系统之中。架在田野中的木栈道,不改变田野的任何形态,原生植被和四季耕作场面皆可入景,与建筑相得益彰。而农耕辅助用房,主要用于存放农耕劳作轮替的工具,满足休息、餐饮等需要。
重新发现乡土价值以实现乡村振兴,日渐成为当代社会的共识。设计者应在尊重乡土文化、尊重人与自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乡土人文之美,并观照村民生产生活,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成富有乡情乡愁的场所。
(作者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袁 烽
【编辑:田博群】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国内外“双循环”让交响乐“动”起来中国新闻网 |
指挥家林大叶与内蒙古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中国新闻网 |
西安国际音乐节启幕 诗乐融合“梦回”唐长安中国新闻网 |
从话剧《因为有你》看抗疫题材戏剧的书写光明日报 |
海南举办环保袋创意设计大赛助力自贸港“禁塑”中国新闻网 |
陕西发现国内首例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年书迹真品光明网 |
兰州集海内外百件牛肉面文创设计 冀文化内涵推产业转化中国新闻网 |
岂惟书面焕文心,更竭丹诚酬盛世——怀念恩师欧阳中石光明日报 |
吴宓的国学观光明日报 |
泥河湾遗址群:旧石器时代的天然博物馆人民日报 |
黄埔沙岭发现100多座先秦墓广州日报 |
第十七届广东现代舞周明晚开幕广州日报 |
细节贵在巧广州日报 |
难念的经广州日报 |
打陀螺广州日报 |
秋日之约,花城赏菊盛会周六起免费开放,精彩活动抢先看广州日报 |
京剧“邂逅”交响乐,铺展运河画卷北京日报 |
用音乐传达一往无前奋斗精神北京日报 |
鞍山“天下美食”摆进中国美术馆北京日报 |
《爱格蒙特》全本首演致敬“乐圣”北京日报 |
舞台剧《九歌》明天副中心首演北京日报 |
摩崖造像淹没水下36年重见天日 文物部门正开展调研北京青年报 |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别让买书“买了个寂寞”中国新闻网 |
阿云嘎安悦溪领衔主演 音乐剧《在远方》北上广三地首演定档中国网 |
阿云嘎、安悦溪主演 这部原创音乐剧为何这么火?中国新闻网 |
【古人有瘾】王守仁的人生智慧:真正的淡定,源自内心从容中国新闻网 |
第三届“寻梦统万 写意靖边”全国油画名家写生活动圆满成功中国网 |
舞台剧《九歌》将亮相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首演中国新闻网 |
安徽举办脱贫攻坚题材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20台剧目轮番上演中国新闻网 |
89岁的孙科别墅修缮完成 明起对公众开放中国新闻网 |
聚焦快递业20余年发展变迁 音乐剧《在远方》北上广三地首演定档中国新闻网 |
“一红一绿”两条北京经典文旅线路获推中国新闻网 |
广东化州孔庙举行祭祀大典 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中国新闻网 |
山西“老花匠”痴迷中华盆景文化 坚守40年促传承中国新闻网 |
第五届“诗词中国”系列活动在北京启动中国新闻网 |
中国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获国内有纪年最早雕版印刷品中国新闻网 |
陕西发现目前国内唯一经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年书迹真品中国新闻网 |
广州黄埔沙岭遗址发现先秦时期越人墓地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