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11/16北京日报
手机查看
本报讯(记者 高倩)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在数十位音乐家、抗战文化学者及艺术评论家的共同努力下,《永远的黄河大合唱》一书近日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沿着《黄河大合唱》两位作者冼星海、光未然曾经的足迹在广州、老河口等地举办了发布仪式。《永远的黄河大合唱》前天在北京举行发布仪式。
“如今,《黄河大合唱》创作者的第二代也已进入花甲之年,我们想为《黄河大合唱》的传承尽绵薄之力,也为纪念前辈、传承作品、纪录历史、研习艺术做些实事。”光未然次子张安东说。
《永远的黄河大合唱》全名为《永远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纵横谈·续编》,缘起可追溯至1995年。当年5月,光未然的夫人、原《人民音乐》高级编辑黄叶绿主编了《〈黄河大合唱〉纵横谈》,这本书由邬析零、田冲、李焕之、李凌、钱韵玲、严良堃等17位《黄河大合唱》亲历者撰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在此基础上,续编选取了1999年至2019年间30位作者60多万字的文章,全面回溯《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与流传。此外,编著者还在书中搜集汇编了《黄河大合唱》问世80余年来的演出记录和相关论文,供乐迷和研究者参鉴。《永远的黄河大合唱》成书历经三年,由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和中国合唱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主任、《人民音乐》编审张弦担任顾问,26位编委成员都曾演出或致力于传承《黄河大合唱》。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光未然后人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同设立的“光未然文学研究基金”的资助,售书所得款项仍将捐入“光未然文学研究基金”,用于经典作品的研究和出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借助5G、视频直播、VR等新技术——云上文博会 精彩不打烊人民日报 |
埃及出土百具距今约2500年的彩绘木棺新华网 |
名人题材影视剧惹争议 谁能讨要名誉权光明日报 |
青春版军旅剧不能只有偶像脸北京日报 |
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公布新华网 |
叶嘉莹找到了三千年前为她写的诗中国青年报 |
752部!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公布人民网 |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看文化强国建设新华网 |
深圳文博会飘来“五朵云”经济日报 |
广西文旅产业发展催生新动能经济日报 |
云上文博会 精彩不打烊人民日报 |
让“算法”给文化生活带来正能量人民日报海外版 |
京剧文化之旅“圈粉”小戏迷北京日报 |
共赴冬日之约,观众沉醉“春天”里北京日报 |
唐燕:帮贫困女娃圆梦的“妈妈”北京日报 |
“京彩”惠民月推百场低票价演出北京日报 |
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国内外“双循环”让交响乐“动”起来中国新闻网 |
指挥家林大叶与内蒙古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中国新闻网 |
西安国际音乐节启幕 诗乐融合“梦回”唐长安中国新闻网 |
从话剧《因为有你》看抗疫题材戏剧的书写光明日报 |
全球艺场的“上海时间”火力全开,擎起千亿级艺术交易市场蓝图文汇报 |
公共文化空间,彰显乡土人文之美人民日报 |
开心麻花三部新剧登陆友谊剧院戏剧季广州日报 |
广东省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落幕广州日报 |
200余件作品集结 堪称油画盛宴广州日报 |
故宫和中央民族乐团联袂推出《天地永乐·中国节》音乐会中国新闻网 |
谭霈生获首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终身成就奖中国新闻网 |
《故事里的中国》走近“80后”钟南山 再现敢医敢言的国士风骨国际在线 |
《小狮子大明星》等六部大戏登国测剧场打造新年演出季中国新闻网 |
广西一建筑商收藏万余件藏品打造八桂最大民间博物馆中国新闻网 |
首届广西高校大学生越南语演讲大赛举办 推动教育文化交流中国新闻网 |
1300余幅摄影作品记录闽都非遗传承中国新闻网 |
甘肃探高校新文科建设:打破专业壁垒 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中国新闻网 |
专家谈农业文化遗产:传统农业不是落后的农业中国新闻网 |
探访中国杂技之乡:一村35户27支杂技团队中国新闻网 |
重庆“非遗+扶贫”:“苗绣”出山 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中国新闻网 |
通讯:广东潮州小学生学习手拉壶文化中国新闻网 |
英雄史诗格萨尔:从“做梦就会吟唱”到数字化永久“记忆”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