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12/24文汇报
手机查看
■本报记者 吴 钰
由人气网络小说改编、当红演员赵丽颖和王一博主演的武侠电视剧《有翡》日前开播后,播放量立即在一众网络剧中登顶,相关话题在微博讨论数突破千万,成为年末最受期待的剧集之一。但随着剧集播出,其口碑也明显两极分化:粉丝盛赞男女主演还原《有翡》原著的侠肝义胆,刷起“五星好评”;更多观众则批评其制作粗糙、特效“五毛”。抛开粉丝滤镜,《有翡》的剧集质量究竟是否对得起观众的期待?
女主视角,武侠故事高扬女性自我意识
“人家姑娘都喜欢胭脂水粉,可是她喜欢刀。”《有翡》中对女主角周翡如此评价。武侠剧中多见红袖添香的女性角色,舞刀弄枪的女性在文字和影视建构的江湖中并非主流。即使金庸笔下智计百出的女性角色如黄蓉、赵敏,关键时刻仍要为男主角的事业作出牺牲,用她们的机智聪慧去衬托男主角的英雄事业。《有翡》女主角的形象设计则独辟蹊径,没有成为白发魔女、梅超风之类性格乖张的“非主流”,也绝非男主角锦上添花的“背景板”。
剧中周翡出身“匪寨”,下山后一路锄强扶弱、行侠仗义,长刀在手时,英姿飒爽不让须眉。相比女主角的悍勇无比,男主角谢允出场就身中奇毒,多凭“三寸不烂之舌”与人周旋,自嘲只会“给女侠叫好助威”。“身娇体弱”的男主角要靠豪气干云的女主角保护,反转了武侠剧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视角颇有新意。
武侠影视剧自诞生起,就少不了儿女情长,但爱情没有成为《有翡》女主角的人生主题。剧中谢允和周翡的感情建立在一次次考验来临时,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对责任立场的共同坚守。当谢允反问江湖道义的“交代”难道还能比性命更为重要时,周翡毫不犹豫地喊出“当然是交代重要”!影视剧虽然也不乏感情戏的刻画,但“救生民于水火,还大义于世间”的立意仍然超越了普通的情情爱爱,成为女主角行动的主导力量。
此外,剧中还塑造了吴楚楚、段九娘、李大当家等女性形象,她们无一不以各自的行动诠释侠义精神:李大当家为保全“四十八寨”的避世原则,不惜与下山出仕的丈夫不再相见;出身官宦家族的千金吴楚楚,家破人亡后受周翡启发,由弱不禁风萌生自立之念,逐渐展露智慧与坚强……这些女性角色的主动抉择与自我成长,颠覆了其在传统武侠剧中等待拯救的弱势地位,彰显了女性强烈的自我意识。而相比于原著小说中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女周翡,33岁的演员赵丽颖在诠释角色时,更多了一分沧桑和凌厉。其产后半年即复出的艰辛奋斗,和周翡在风波险恶的江湖中一次次咬牙死撑,戏里戏外宛如互文,将女性的斗志和拼劲展露无遗。
粗糙的改编与制作,导致人文审美的缺失
令不少原著党遗憾的是,《有翡》在影视改编中,并未充分展示原著人物的文学魅力。武侠世界里少年主角出场时,大多并非完美的英雄,正是其不断克服缺点、提升自我的历程,才使得英雄之旅格外激动人心。在《有翡》剧中,女主角一路“升级打怪”固然痛快,但角色的内心戏乏善可陈。比如,周翡走出“四十八寨”后,遭遇暗桩叛变、师兄亲故殒身敌手等重大挫折时,影视剧对于她的信念是否为之动摇、精神上的伤痛和自省缺少充分开掘。赵丽颖对这一段剧情的处理表现,是一以贯之的勇敢无畏和冷静淡然,单向度的“脸谱”呈现而少了复杂层次折射出的人性“弧光”。
武侠剧最容易出彩的特效场景和动作设计,在《有翡》中也颇令人失望。被网友集中吐槽的有剧中场景设置粗糙:“牵机阵”等棚拍绿幕场景中肉眼可见的“抠图”效果,“四象山”中假山假树的布景质感“塑料”,少了许多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蕴。还有,武侠剧的一大看点——动作戏,不少成了“重灾区”:“旋转跳跃飞升”的简单招式和动辄慢动作特效,被网友剪辑出片段,与二三十年前制作“简朴”的金庸剧相对比,“差得不是一点点”。
“人物要有血有肉有真实感;动作要实打,而不是飞来飞去;还要有人性的东西。”《有翡》导演吴锦源曾在谈前作《楚乔传》时表示,希望给武侠剧的拍摄开辟新路。但他同样提到,十几年来影视剧技术、市场和营销手段发展虽快,真正的制作时间却越来越少了。“时间也是预算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有时间什么都做不成。”
爆款IP、顶流阵容和数亿投资的制作,本应能拍出更优秀的作品,究竟是哪个环节令人失望,值得创作方反思。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北京市属公园升级10处文化空间 市民体验古都创意文化北京日报 |
十年磨一剑 新版著作权法“亮”在哪里中国青年报 |
明年全国文物系统将着力做好八项重点任务光明网 |
国家级贫困县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近千家经济日报 |
湖北恩施州恩施市二官寨村:古村落成旅游好去处经济日报 |
全球艺场引人注目的“上海时间”文汇报 |
不止《大闹天宫》 “张光宇艺术12燃”大展解码艺坛先驱中国新闻网 |
读屏时代年轻人如何专注读书——来自第二届深圳书展的声音光明日报 |
陶庆梅:戏剧也需要一场深刻的供给侧改革北京青年报 |
重庆:让红岩革命文物“活”起来新华网 |
国家文物局:突出考古和历史研究 生发文物保护新气象新华社 |
走近安徽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徽墨千年 亦淡亦浓新华网 |
太极申遗、盲盒出海背后是立体的中国光明日报 |
“探墓短视频”走红,文保如何升级光明日报 |
改编IP作品如何避免“水土不服”光明日报 |
在对民生故事的书写中,维持世道人心的文化传统文汇报 |
夜鹭文汇报 |
送保温杯到“上”金条——谁来叫停畸形“应援”之风文汇报 |
名家名嘴带您观展看剧品西餐北京日报 |
抄袭剽窃者岂能成为“导师”北京日报 |
500余件展品解码艺坛奇才张光宇北京日报 |
“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将如约而至北京日报 |
纪录电影《澳门记忆》展示澳门今昔北京日报 |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极具活力光明日报 |
当纪录片住进图书馆光明日报 |
秦始皇到底长啥样?可能真长张鲁一那样……中国新闻网 |
《小艺的故事》两年邀请1200多位外来务工者及其家人观剧中国新闻网 |
昆曲《救风尘》登台:重启经典再现名剧中国新闻网 |
“云上泽国——良渚文明线上主题展”海外上线 民众可在互联网观展中国新闻网 |
2021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在京启动新华网 |
这五年,文化让生活更美好光明网 |
“送王船仪式与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福建泉州召开中国新闻网 |
红学会会长张庆善:越剧电影《红楼梦》是“经典的改编,改编的经典”中国新闻网 |
浙江慈溪秘色贡瓷作品展在京开幕中国新闻网 |
广东举办医学专题邮品展 部分珍品首次展出中国新闻网 |
第21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将“线上+线下”演绎经典中国新闻网 |
中国客家博物馆:客家人寻根问祖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中国新闻网 |
雅叶高速四川雅康段:全国首个“大熊猫”主题文化服务区亮相迎客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