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12/30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查看
嗓音敲金戛玉,扮相潇洒出尘,他是京剧“马派”创始人、“须生泰斗”马连良,为世人留下众多经典剧目和宝贵文化遗产。
即将到来的2021年,是马连良诞辰120周年。12月22日,“龙马精神海鹤姿——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首都博物馆和北京马连良艺术研究会主办,北京京剧院、梅兰芳纪念馆、上海京剧院协办,旨在纪念马连良对中国戏曲事业的杰出贡献,弘扬国粹京剧文化。
1982年12月,马连良家属将马连良生前的剧装、剧本、道具、配饰等无偿捐赠给首都博物馆。此次展览以首博馆藏为基础,并借展部分珍贵文物,通过有关马连良的110余件(组)展品、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展现马连良的舞台生涯和“马派”艺术精华。
展览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须生泰斗”主要讲述马连良的人生轨迹及其成长、发展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温如剧艺”通过马连良的代表剧目和戏曲服饰,表现他在艺术上的璀璨成就。第三部分“菊坛流芳”以马连良的交游和授艺为线索,展现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及其艺术传承。
展厅中最为吸睛的当属各式戏服。一件缃色“太阳蟒”,是马连良在《秦香莲》《龙凤呈祥》中所穿的服装,堪称“马派”剧装的代表之一。它由马连良创制,在传统蟒袍的基础上删减繁琐纹样,将10个团龙蟒简化为前后胸各一团龙,突出人物的沉稳、老练。与这件蟒袍相配的是一顶工艺精湛的相貂。相貂即改良相纱,形制与相纱相仿,但装饰较多,一般用于丞相、太师等品级的老年角色。这件相貂帽背插一对扁担展,上镶立体双龙,颇显精美华贵,贴合马连良在剧中所饰人物的身份。
一件“竹水衣”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它是由细竹管穿结而成的马甲,轻薄透气。因为京剧戏服大多是丝织品,为防止掉色、保持挺括,不能用水清洗,故演员表演时需在戏服里穿上棉质吸汗小衫,行话称为“水衣子”。马连良演出时,在“水衣子”外会再套一件“竹水衣”,既透气又隔汗,能够起到保护戏服的作用。
展览中还能看到马连良1951年写给梅兰芳的信函,见证了两位京剧大师的深厚友谊。马连良与梅兰芳多次合作演出,交情甚笃。20世纪50年代初,马连良寄居香港。这封信函发自马连良在香港铜锣湾的居所,信中告知了自己的回归行程,并说“弟回来以后,一切尚仗吾兄鼎力照顾”,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75岁的梁玖霞老人在开展当天就赶来观展。“马连良先生让人钦佩。他守正创新,把京剧发扬光大。”梁玖霞说,看完展觉得离马连良更近了,对他的了解更加深入。
观众中也不乏年轻人。媒体从业者孔洁对京剧文化很感兴趣,以前就看过不少与马连良有关的书。“这次展览集中、系统地梳理了马连良的艺术人生,布展提纲挈领,展品丰富多样,人物形象立体饱满。”孔洁说,“马先生当年与世界各地名家开展艺术交流,博采众长,我们今天也应当努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没有亲眼见过马连良先生,但这个名字是多么响亮……”在展览开幕式上,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满怀深情地说,“大家多到博物馆来看文化,感受戏剧界的一片暖意,传承就有了,冬天也不冷了。”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5月23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音频节目《中国人的小日子》上线 聚焦传统文化走向日常中国新闻网 |
“家风故事汇”上线 讲述50余位古今名人家风家教故事光明日报 |
符号与意义指向:西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中的秩序与规范光明日报 |
如何推进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光明日报 |
范仲淹与北宋时代光明日报 |
体悟中国气派的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十讲》读后光明日报 |
“费孝通作品精选”问世 小说《茧》首次出版北京青年报 |
秋雨书院落户云南弥勒 为全国首创“园林院落式”书院中国新闻网 |
如果杜甫有手机北京日报 |
青年亚文化的“破壁”融合光明日报 |
疫情阻不断 爱让心相连——2020年中埃文化交流回眸新华网 |
这里的风像温柔的手文汇报 |
《晚熟的人》的文体意义文汇报 |
眼见梅花飘落文汇报 |
“零宣发”播剧,“低调”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文汇报 |
评分一夜骤降,悬疑剧《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怎么会成了情绪发泄的“垃圾场”?文汇报 |
生活现场的温度,成就2020年中国文坛最美收获文汇报 |
创新高!今年上海预计实际吸收外资超200亿美元文汇报 |
哈啰单车在沪多地已落地“定点还车” 共享单车进入3.0时代文汇报 |
新苏式生活,续千年江南文脉光明日报 |
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央视跨年播出北京日报 |
艺绽观影团组织观看《海底小纵队》北京日报 |
《金银潭实拍80天》获纪录片大奖北京日报 |
《人间值得》作者黄孝阳因病去世北京日报 |
请注意!这些新年音乐会 取消现场观演 转为线上展演广州日报 |
十二花景画出美好生活广州日报 |
按正确的道理生活广州日报 |
箴言广州日报 |
田沁鑫:沁润艺术田野 打造国话金字招牌北京青年报 |
钟求是新作《等待呼吸》:理想主义与生命思考中国新闻网 |
日本侵华战争军事密档在京公开 首次揭露最高决策内幕中国新闻网 |
南粤红色文化品牌项目《红讲台》启动上线中国新闻网 |
纪录片《陆海新通道》:解码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中国新闻网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关公文化保护专项基金在京成立中国新闻网 |
百余件元明清御用瓷器亮相长沙 看瓷器里的“龙翔九天”中国新闻网 |
山西晋商博物院对外开放:行政办公场所为文化让路中国新闻网 |
央视少儿频道跨年推出2021新年特别节目中国新闻网 |
话说莫言——时空跨越三十年中国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