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01/20光明日报
手机查看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内蒙古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他们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乌兰牧骑是内蒙古特有的文艺组织,从内蒙古近4000个非遗项目中不断汲取素材,把非遗融入其艺术表演中,创立了一种独特的非遗传承模式,具有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当代价值。
原汁原味呈现
在内蒙古地区有汉、蒙、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55个民族,创造出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兰牧骑将内蒙古各民族的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和竞技等项目,通过艺术创作和表演的方式进行活态传承,即原生态传承。比如蒙古族音乐中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调与呼麦、马头琴,在全区各支乌兰牧骑中均有传承与创新,都是乌兰牧骑保留的头牌节目。
任何一种非遗都离不开原生的民间文化创生主体,乌兰牧骑长期扎根基层,对内蒙古各民族的非遗有深入了解,他们创作的作品都来自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原生气息浓厚。一台乌兰牧骑演出,节目往往丰富多彩,各民族的非遗艺术多元展现。如:源于汉族文化的东北民歌小调、二人转、评剧、皮影戏、二人台、爬山调;作为蒙汉民族文化融合艺术品的漫瀚调;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舞、鄂伦春族的赞达仁、鄂温克族民歌。
在内蒙古,不同地区的乌兰牧骑特别强调非遗项目本土味道,因地制宜创作和表演节目,满足不同地区人们的喜好。比如同样是源于蒙古族的非遗,东中西部就各有侧重。东部乌兰牧骑多表演科尔沁地区喜欢的蒙古语传统说唱艺术,如蒙古语说书、史诗格斯尔、好来宝、叙事体短调民歌。西部阿拉善乌兰牧骑、中部锡林郭勒乌兰牧骑多演出当地喜欢的音乐旋律起伏较大的长调民歌。这些节目在乌兰牧骑演出中都被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各有特色,极具魅力。
激发创新活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在新的生存环境中必须吐故纳新,同时在变化中要始终保持基因谱系的连续性。乌兰牧骑队员深入一线挖掘、整理非遗,向非遗传承人、民间老艺人学习最原始、最具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非遗技艺,在保留原汁原味艺术文化精品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工作者重新编排创作出精品,让非遗在形式与内容上与时俱进。
乌兰牧骑不断地编排新的内容。他们挖掘历史、民间故事、传奇等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从素材、主题、结构到整台节目充分展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二人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蒙古西部乌兰牧骑除了表演传统剧目《走西口》《挂红灯》《打金钱》等,还大胆创新,推出新的剧目。托克托县乌兰牧骑打造一台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大型二人台新编历史剧——《君子津》。该剧根据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的托克托地区的史料而改编,讲述了东汉时期黄河古渡口的故事。全新的二人台舞美元素与荡气回肠的剧情相融,充分提升了二人台的艺术魅力。
有的非遗项目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残缺的情况,乌兰牧骑对它进行了挖掘、修补与整理创新。雅托噶是蒙古族的一种弹拨弦鸣乐器,汉语译为蒙古筝,主要流行于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等地。雅托噶演奏的曲子《图日音道布其》,最初只是短短的几句词调。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对雅托噶以及相关音乐资料进行挖掘整理,在这一传统曲目中融入现代元素,重新编排,由雅托噶演奏的苏尼特宫廷音乐《图日音道布其》在那达慕、婚礼、大型演出等场合演奏,让这一技艺和曲目重放异彩。
推进非遗拓展传承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知识。乌兰牧骑在传承发展其中的表演艺术外,还把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民间医药、民间信仰、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融入节目中,以艺术化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扩大了内蒙古非遗传承的类型,形成非遗传承的拓展模式。
乌兰牧骑将多个难以表演的非遗项目植入其中,间接展示传承非遗。鄂温克桦树皮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根河市乌兰牧骑创作了歌舞剧《敖鲁古雅》,将鄂温克驯鹿部落的民俗风情、图腾崇拜、宗教信仰以及人文地理等进行了回放,显示出鄂温克驯鹿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生活形态。剧中多次出现以桦树皮做的道具,其辉煌的“桦树皮文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鄂温克民俗文化、桦树皮制作技艺是《敖鲁古雅》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乌兰牧骑对非遗的传承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把表演艺术、节庆、礼仪、技艺、习俗等多种非遗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整体,营造出非遗的文化环境。同时,把它们置于现代文旅活动中,各民族的非遗同时呈现,形成复合传承模式。
那达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达慕是蒙古语,意为娱乐、游戏,以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也是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那达慕的主要内容有赛马、摔跤、射箭、棋艺和歌舞等竞技与表演项目。乌兰牧骑在那达慕上都会把传统那达慕文化融入节目里,再现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编排节目。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在旅游那达慕上进行传统服饰表演,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的歌舞《蓝色哈达》、长调《神马颂》、呼麦《赞颂诗》,赤峰翁牛特旗乌兰牧骑的《顶碗舞》《胡笳猎曲》《那达慕之夜》等,均美轮美奂,让人目不暇接。
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在新时代,乌兰牧骑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创作出一批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培养了一批批艺术新人和非遗传承人,其形成的机制、方法和模式,值得研究借鉴。
(作者:高泽远,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
【编辑:黄钰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美后肆时:胡同“网红”怎样炼成的?北京日报 |
让更多人通过体育图标爱上篆刻人民日报海外版 |
剪纸迎春送福气新华网 |
木版雕刻印年画 浓浓年味迎新春新华网 |
过腊八 品年俗新华网 |
传承300多年的修复技艺让古钟表“复活”新华网 |
汉简里的腊八节新华网 |
夜大阪的滋味文汇报 |
汉学奇人马士曼文汇报 |
王凯:“出演理想主义者宋运辉,很值得!”文汇报 |
时代推动着个人不断向前文汇报 |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改革开放史的一个注脚文汇报 |
流行文化+互联网,多样化传播助推方言文艺日益红火文汇报 |
《千禧夜,我们说相声》时隔18年回归北京北京日报 |
《缉魂》获赞“剧本杀电影”北京日报 |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上线北京日报 |
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线上展出北京日报 |
“分龄阅读”别让图书馆孤军奋战(读者之声)人民日报海外版 |
舒服的姿态广州日报 |
大寒恰逢腊八 百多年来第五次广州日报 |
箴言广州日报 |
你要努力,但别着急广州日报 |
两种极端广州日报 |
喝茶要认真广州日报 |
无闰月牛年将至 农历辛丑年仅354天科技日报 |
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正式开放中国新闻网 |
“十三五”期间宁夏建立46个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中国新闻网 |
故宫博物院腊八“开宴” 邀四方宾朋云上共享中国新闻网 |
“大寒”邂逅“腊八” 宁夏妈妈“节气红包”成新时尚中国新闻网 |
中国官方上线“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弘扬非遗文化中国新闻网 |
第七届“中国周”活动在墨西哥举行——“让文化交流更加多姿多彩”人民日报 |
考了专业第一还是无法被名校录取?艺考门槛逐年提高钱江晚报 |
山东沂南:“牛娃闹春”迎牛年新华网 |
单霁翔:年轻人爱上世界遗产人民日报 |
黄山市实施徽州文脉传承工程人民网 |
冒犯、举报:大众文化背后的度量与气量(王玉玊 孙佳山)中国文化报 |
看浙江万年史 “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开展央广网 |
河南“汝瓷之乡”生肖牛产品生产忙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