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01/21广州日报
手机查看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钟葵)1月20日凌晨4时39分,迎来了庚子年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而这一天刚好是庚子年的腊月初八。
大寒遇上腊八,纯属巧合。
之所以说这是巧合,是因节气是农历中的阳历部分,以太阳在黄经上的位置而定。而腊八、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据阴历而定,以朔望月为准。虽然两者的时间都相对固定,但重叠在一起的机会不大,也没什么规律可言。
大寒和腊八的“偶遇”,在本世纪已是第二次,上一次是2002年1月20日。
而在上世纪,仅发生了3次,分别是1907年1月21日、1926年1月21日、1937年1月20日。
大寒是十二月中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寓意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腊八也有相似的寓意,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一过,便正式开启了“过年模式”。
从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大寒迎年”活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风俗:
1.食糯。就是在大寒节气期间,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糯米味甘、性温,具有御寒滋补的功效。
2.做尾牙。“牙”是我国民间祭拜土地神的仪式。每月的初二、十六,人们都要立社祭祀酬报土地神,称为“做牙”。祭拜后的一顿美餐称为“打牙祭”。
每年的二月初二(古时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最初的做牙,称为“头牙”。腊月十六为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一年中24个“牙期”,以尾牙最隆重。
时至今日,传统的尾牙已演变成工商界年终酬谢员工的聚餐活动。
3.制作腊味。腊月天寒地冻,吹西北季候风,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大寒已近年,旧时家家赶制腊味,为过年准备菜肴。
4.趁墟。购买日常用品,置办年货。墟期分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日,除初十外,天天都是趁墟日。
5.赶婚。古人认为至腊月底诸神要上天“汇报工作”,人间百无禁忌,这时嫁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正是“岁晏乡村嫁娶忙”之时。
6.除尘洗浴。年尾“除尘刷墙,扫除不祥”,一般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年尾理发洗浴,也是相同寓意。
7.糊窗贴年红。“糊窗户,换吉祥”,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过年前几天,便贴春联、门神、年画、福字等,称为“贴年红”。
在南北朝以前,并无“腊八节”之说,只有“腊月”和“腊日”。
古人云:“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因“腊”与“猎”通假,“猎祭”亦称“腊祭”。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早期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汉以后才将腊日固定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至南北朝时,始将腊日定为腊月初八。宋代以后,腊八节的主要习俗为喝腊八粥、做腊八蒜。
今年过后,下一次大寒与腊八相遇,就要等到2032年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美后肆时:胡同“网红”怎样炼成的?北京日报 |
让更多人通过体育图标爱上篆刻人民日报海外版 |
剪纸迎春送福气新华网 |
木版雕刻印年画 浓浓年味迎新春新华网 |
过腊八 品年俗新华网 |
传承300多年的修复技艺让古钟表“复活”新华网 |
汉简里的腊八节新华网 |
夜大阪的滋味文汇报 |
汉学奇人马士曼文汇报 |
王凯:“出演理想主义者宋运辉,很值得!”文汇报 |
时代推动着个人不断向前文汇报 |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改革开放史的一个注脚文汇报 |
流行文化+互联网,多样化传播助推方言文艺日益红火文汇报 |
《千禧夜,我们说相声》时隔18年回归北京北京日报 |
《缉魂》获赞“剧本杀电影”北京日报 |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上线北京日报 |
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线上展出北京日报 |
“分龄阅读”别让图书馆孤军奋战(读者之声)人民日报海外版 |
第七届“中国周”活动在墨西哥举行——“让文化交流更加多姿多彩”人民日报 |
考了专业第一还是无法被名校录取?艺考门槛逐年提高钱江晚报 |
山东沂南:“牛娃闹春”迎牛年新华网 |
单霁翔:年轻人爱上世界遗产人民日报 |
黄山市实施徽州文脉传承工程人民网 |
冒犯、举报:大众文化背后的度量与气量(王玉玊 孙佳山)中国文化报 |
看浙江万年史 “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开展央广网 |
河南“汝瓷之乡”生肖牛产品生产忙新华网 |
吐谷浑“王者之城”钻探调查取得突破性新发现新华网 |
河南孟津:非遗进校园 剪纸迎新春新华网 |
识五谷 迎腊八新华网 |
我们得扎扎实实地唠叨质朴的生活文汇报 |
展现普通劳动者的价值观之美文汇报 |
舞台美轮美奂之后,不如我们重读《浮生六记》?文汇报 |
沈公的“包容”与“挑剔”予当下出版何种启示文汇报 |
腊八节的由来与朱元璋有关?它的习俗不只有喝粥中国新闻网 |
中国北方黍粟农业如何起源:生态环境和人类行为共同驱动中国新闻网 |
河南省人大代表贾艳梅:打造黄河非遗博物馆中国新闻网 |
两岸青年文艺创作者云端相聚交流经验中国新闻网 |
青海伏俟城钻探调查取得突破性新发现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