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01/21新华网
手机查看
新华社沈阳1月20日电 题:传承300多年的修复技艺让古钟表“复活”
新华社记者赵洪南
在沈阳故宫古钟表联合修复室内,5座修复完成的清宫钟表“复活”了。这些百年前精美灵动的钟表,在修复师的手下再次焕发生机。
参与修复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钟表修复室研究馆员王津说,文物钟表的修复一直遵循着“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故宫钟表修复技艺已延续了300多年。
清康熙年间,养心殿造办处下以制造、修复钟表为专职的做钟处成立,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嘉庆以后,做钟处逐渐衰落,至1924年逊帝溥仪出宫后做钟处结束其使命,但依旧有匠人留在宫中从事古钟表的保养与修复,因此故宫的钟表修复技艺,300多年间从未中断过,且延续传统修复技术,代代心手相传。
沈阳故宫博物馆馆长李声能说,作为当时皇帝的高级机械玩具,宫廷钟表有着极为精巧复杂的机械传动系统和工艺。正因如此,钟表需要持续不断加以维护,钟表修复技艺也成为唯一在故宫延续下来、且没有断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宫博物院古钟表修复室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的唯一传承单位。古钟表修复技艺主要依靠传统的师徒制,王津正是这项国家级非遗的第三代传承人。
1977年,王津来到故宫博物院从事文物钟表修复与保护工作,与此同时,故宫第一代钟表修复师徐文磷的儿子、第二代钟表修复师徐芳洲正式退休。站在徐芳洲的工作台前,摸索着使用他留下的工具,王津静下心来,对抗时间在钟表上留下的痕迹,成为一位“修复时间”的“魔法师”。
“作为明末以来西学东渐下的产物,文物钟表是故宫博物院众多文物库藏品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种类,是反映明清时期中国宫廷中西文化交流盛况的重要遗存。故宫藏钟表1500余件,以乾隆时期为最,年代跨度从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王津说。
44年来,王津修复的各类文物钟表有300多件。为了传承这项传统技艺,他还主持完成了多项课题任务,悉心收徒弟、传帮带。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让王津这位低调的大国工匠为人所熟知,也让更多年轻人开始对古钟表修复有了兴趣,想要拜师求艺。王津说,现在修复室里的修复师,都是纪录片热播之后收进来的。
“透过文物,你可以看见前人的匠心精神,也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兴衰更迭。”在王津看来,钟表修复比较枯燥,要想修好一件馆藏古钟,耗时少则两个月、多则一年,只有真正喜爱这项事业的人,才可能耐得住寂寞。
“择一事,‘钟’一生。”王津这样概括自己的职业生涯。让时光留下痕迹的钟表重新绽放光彩,王津和修复师们用时光对抗时光,用极致、坚守致敬前辈的工匠精神。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美后肆时:胡同“网红”怎样炼成的?北京日报 |
让更多人通过体育图标爱上篆刻人民日报海外版 |
剪纸迎春送福气新华网 |
木版雕刻印年画 浓浓年味迎新春新华网 |
第七届“中国周”活动在墨西哥举行——“让文化交流更加多姿多彩”人民日报 |
考了专业第一还是无法被名校录取?艺考门槛逐年提高钱江晚报 |
山东沂南:“牛娃闹春”迎牛年新华网 |
单霁翔:年轻人爱上世界遗产人民日报 |
黄山市实施徽州文脉传承工程人民网 |
冒犯、举报:大众文化背后的度量与气量(王玉玊 孙佳山)中国文化报 |
看浙江万年史 “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开展央广网 |
河南“汝瓷之乡”生肖牛产品生产忙新华网 |
吐谷浑“王者之城”钻探调查取得突破性新发现新华网 |
河南孟津:非遗进校园 剪纸迎新春新华网 |
识五谷 迎腊八新华网 |
我们得扎扎实实地唠叨质朴的生活文汇报 |
展现普通劳动者的价值观之美文汇报 |
舞台美轮美奂之后,不如我们重读《浮生六记》?文汇报 |
沈公的“包容”与“挑剔”予当下出版何种启示文汇报 |
腊八节的由来与朱元璋有关?它的习俗不只有喝粥中国新闻网 |
中国北方黍粟农业如何起源:生态环境和人类行为共同驱动中国新闻网 |
河南省人大代表贾艳梅:打造黄河非遗博物馆中国新闻网 |
两岸青年文艺创作者云端相聚交流经验中国新闻网 |
青海伏俟城钻探调查取得突破性新发现中国新闻网 |
郭敬明就抄袭一事道歉19天后,反剽窃基金进展如何?中国新闻网 |
《嵩岳寺塔》问世 还原1500年前“创塔之谜”中国新闻网 |
河南省政协委员郭爱和:深挖“陶瓷源 中国窑” 树黄河文化地标中国新闻网 |
茶中“行脚僧”左如玉:冀两岸制茶技艺长足发展下去中国新闻网 |
壮乡奋进 广西有戏中国文化报 |
果树吃不吃腊八粥北京晚报 |
总理衙门的“西洋风”北京晚报 |
“你不上班”的意思北京晚报 |
一封信,给亲爱的您北京晚报 |
连轴转北京晚报 |
脾气不好北京晚报 |
交流靠吼北京晚报 |
热炕头北京晚报 |
美食扰民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