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02/04中国网
手机查看
中国网2月4日讯 春节将至,北京人艺除了一如既往地为观众奉上节日文化大餐,持续打造文化过年的氛围,更将通过线上方式呈上更加丰富多样的演出内容,让响应号召留京过年的观众们在家中就可以观看到不同的演出和活动。
据悉,北京人艺将推出“福满京城·春贺神州”为主题的线上演播活动,除了现场演出的同步直播,还有经典剧目的网络放送、名家导赏、演员拜年、文创分享等诸多环节。元宵节前,观众们还可以分享到艺术家的大师课,真正实现线上线下实时互动,一起过一个热闹的新春佳节。
演出现场直播,享线上线下同步精彩
开启线上过年的第一波精彩,来自于线下演出的同步直播。今年春节在北京人艺首都剧场上演的《社区居委会》和人艺实验剧场上演的《我爱桃花》将分别于大年初二和大年初四的晚上七点半,与剧场演出同步进行线上直播。虽然由于疫情影响,剧场限流,能够有机会走进剧场的观众比日常要少,但更多观众在家就能观看正在上演的话剧。
大年初二上线的是《社区居委会》,反映抗疫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和老百姓共同抗疫的故事。独特的视角让观众能够回顾过去一年“我们自己的日子”,每个人都能从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浓浓的京味儿幽默和生活气息,如同吃一顿热热闹闹的京味年夜饭,同时,该剧也是北京人艺向身边默默奉献的每一个伟大而平凡的普通人最真诚的致敬。
大年初四上演的是二十年来常演不衰的小剧场经典——《我爱桃花》。这部浪漫唯美又颇具思考空间的作品,在古今穿梭中,探讨亘古不变的情感与人性主题。让观众在节日期间,感受到美的价值,就像品了一道餐桌上的新派创意菜。
演出开始前,剧组主创还将带着观众走访后台,与自己喜欢的演员互道一声过年好,听听导演聊聊剧目背后的创作故事,还可以走进戏剧书店,实时分享人艺出版的书籍与纪念品。观众们可以各取所需,享受一把“文化自助餐”。
经典剧目展演与导赏,直击话剧永恒的魅力
线上过年第二波可谓是重磅来袭,平时一经上演便一票难求的三部看家戏《茶馆》《天下第一楼》《哗变》将于年初三、初五、初六分别进行线上限时展播,这对北京人艺来说也是头一回。传播戏剧文化,让观众感受经过时间考验而历久弥新的经典的力量和话剧的魅力,是此次线上文化过年的核心之一。这三部作品代表了北京人艺与观众同庆新春的诚意——《茶馆》是中国话剧的里程碑,在中国家喻户晓;《天下第一楼》写尽人情冷暖,机智幽默、京味儿十足;《哗变》则是话剧姓“话”的典范,用台词魅力征服观众。观众一面可以看着经典作品,另一面还将在线上首次观看到三部作品的艺术导览,届时,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三位与作品有着渊源的艺术家,将分别为观众进行演出前的导览,让观众可以通过他们各具风格的讲解,了解经典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他们与这部作品共同经历的点滴。
艺术云讲堂,聆听艺术家的专业“大师课”
过完春节是元宵,北京人艺的线上演播活动将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前。观看完形式多样的演出之后,在春节后的第一个周末,大年初九、初十两天,北京人艺将推出线上云讲堂。这与以往北京人艺推出的艺术讲座都有所不同,冯远征、濮存昕两位重量级“戏剧大咖”将与普通观众“云分享”朗诵课和表演课。让艺术走进生活,与大家分享感悟。
过线上春节,享文化大餐。比起以往的相聚,因为防疫需求,更多人在2021年的春节选择留京过年和在家过年,而让每一位在家的观众能够看到优质的文化演出,是北京人艺精心策划、安排此番线上演播活动的初衷。更希望通过此举,继续开启新一年服务观众、繁荣文化市场的决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教育部印发指南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教材中国新闻网 |
看看北宋贤臣范仲淹怎样交朋友中国纪检监察报 |
文物牛陪你过大年|二十四,扫房子中国网 |
牛年看“牛”——上海博物馆推出牛年生肖文物展新华社 |
穿越46亿年来看你——走进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新华社 |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光明日报 |
2021年“欢乐春节”活动线上传递春节文化年味新华网 |
国务院批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2022年申遗云南网 |
南京:城门挂春联 喜庆迎新春新华网 |
北京:2021年春节景观布置全部到位新华网 |
“欢乐春节”线上系列活动在法国拉开帷幕新华网 |
岭南与海派花鸟画交流展广州开幕广州日报 |
赏“居廉珍品”,品“撞水撞粉”广州日报 |
舞台“瞬间”化作纸上“永恒”广州日报 |
春到桃花涧广州日报 |
心灵除尘广州日报 |
名家金句广州日报 |
朴素文字唤起那时的美好记忆北京日报 |
北京人艺春节直播话剧现场演出北京日报 |
“单弦皇后”别舞台 弦韵蕙芳应犹在北京日报 |
9家院团百名艺术家带来44场演出北京日报 |
《猫和老鼠》大电影定档“闹元宵”北京日报 |
半世纪情谊见牛图北京日报 |
春联里的医者仁心北京日报 |
明亮的冬天北京日报 |
饺子里的亲情北京日报 |
过年的记忆北京日报 |
姑姑的致富路北京日报 |
别样“爆竹声”北京日报 |
太太和爷爷北京日报 |
春联送福北京日报 |
“云端”赏灯线上展演 古城西安年味“不减”中国新闻网 |
走进云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新华网 |
单霁翔:传统村落等文化遗产保护是亿万民众的共同事业中国新闻网 |
2021年“欢乐春节”将在“云”端展示浓浓中国年味中国新闻网 |
著名单弦表演艺术家马增蕙在京去世中国新闻网 |
福州冶山春秋园开园 展示历史文化名城“源头”的深厚内涵中国新闻网 |
重庆:明代中期品官墓葬“刘春墓”考古取得重要收获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