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02/07北京晚报
手机查看
▌董梦知
有朋友问“滚蛋饺子缠腿面”这句话怎讲?我答:“这是一句俗语。是说亲友回家或暂住,迎客饭要吃面条,面条又细又长可以把腿缠住,希望他多住些日子。送别饭要吃饺子,一表达主人的盛情,二饺子是圆的,寓意‘滚蛋’,显示出亲密无间的调侃……”
“滚蛋饺子缠腿面”,勾起我难忘的回忆。
那是刚离家去西安求学的事了。
那时候国家执行粮食定量供应。我家在青岛,父母生了九个孩子,就我一个儿子。除了一姐一妹夭折外,我还有两姐四妹。我是家中的宝贝疙瘩。大姐工作早,被分配到外地,多年不能回来,就是为了省张车票钱。你想,父亲要养活一大群孩子,终日奔波,早出晚归,勉强维持生计。母亲掌家,她虽没有文化,却是精明能干,头脑聪慧。她把毎月不多的收入和有限的粮食安排得井井有条,精打细算,月底从没缺粮断顿过。我求学时,学生待遇是不错的,凡考取了大专院校,吃住、书本全包,不需家里花一分钱,还省了一张嘴。我和二姐因此都能如愿上学。但学生假期回家车费需要自理。虽然学生票半价,但家里还是出不起。所以我二姐在清华大学六年,12个寒暑假仅回过一次家。
我第一学年寒假也没回家。想不到大二那年年底,家中竟邮来了车费,手拿车费钱,我心里感觉沉甸甸的,那是全家用一年半的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呀。
一进腊月,母亲就盘算开了,儿子要回来过年了。她把当月的白面、肉、蛋,再加上春节供应的鱼和豆腐之类的票证都攒起来,并在月初下发“节食令”,告诉妹妹们:“这月咱们先不吃白面和肉,等你们哥哥回来一块儿吃,好吗?”妹妹们平时本就很少吃到白面和肉,都馋。但还是点头“哥哥回来一块儿吃。”
母亲挂念儿子,儿子也惦记家里。有车费回家了,但给妹妹们带点什么呢?我犯了愁。
那时学生零用钱靠家庭。离家时母亲给了我五块钱作零用,我不忍心拿,但又不能不拿。因为日常的肥皂、牙膏、笔墨、邮票是必买的。五块钱用到第二年年底,竟还省下几毛。可是买斤糖果都不够,怎么办?食堂吃馒头时我突然想到,家中老少每月也就能吃几顿白面,我若带回去几个馒头,不也挺稀罕?!那时我们的定量其实是不太够的了。吃饭时八人一桌,一盆菜共享。主食是学校每月把内部粮票(含现金)发给个人,每顿吃多少买多少。学校要求我们计划用粮,但有些男生总是不到月底就吃光了,还得偷偷向女生借粮度日。我也曾有过如此尴尬,但想到妹妹们在家眼巴巴地期待,我就给自己下了强硬的“节食令”,半个月愣省出两斤多粮票。寒假离校时,我买了十几个馒头,又花两毛钱买了20块水果糖。满怀喜悦踏上归程。
一进家门,妹妹们就把我围了起来,我拿出馒头一人一个,又拿出糖果一人一块,剩下的留着过年吃。看到妹妹们吃得那么香甜,我欣慰极了。
母亲把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端给我,上面还打了个荷包蛋。吃着热面条,路途的疲劳和寒冷顿时一扫而光。母亲说:“这是缠腿面,缠着你的腿,让你在家多住些日子。”我从里到外都感到了温暖。
母亲常念叨那句老话:好日子过得快。的确,过年的热闹喜庆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假期就快结束了。临行前几天,我的同乡同学来家里和我商议返校时间以便订票。那时西安至青岛没有直达列车,中途需换一至二次车,两天一夜才能到达。我和同学合计着,2月25号开学,我们订22号的票,24号中午到校。这时母亲又搬出一条俗语:“向外走,三六九。”说外出的日子最好逢三、逢六、逢九,一路顺风,诸事顺利。母亲的话引起了妹妹们的共鸣,小妹妹搂着我的腿,说:“哥哥,23号走!”连我同学都被感动了,我俩再查列车时刻表,决定把路程由两天一夜换成两夜一天,23号晚上走,25号凌晨到,虽然要在硬座车上多熬一夜,但可以在家多住一天半,值了。母亲长舒了一口气,妹妹们欢跳起来。
后来每次探亲,母亲总以此俗语作为挽留的法宝。
临别的日子,母亲的饺子馅早就和好了。告诉妹妹们:“你哥哥今天滚蛋,吃饺子。”于是全家动手包饺子,那其乐融融的场景,真是天伦之美。
每次离家妹妹们都是要送的,劝说小妹妹不要送,她就撅嘴不语……收拾好东西出门前,我向母亲告别:“娘,我走了。“母亲很平静地看着我:“走吧。到了来信。”到公交车站,却发现小妹妹站在站牌下的寒风中了。我赶紧把她抱起来,“一块儿上车吧。”反正两个小妹妹都是免票的。四个妹妹两张票,一直送我到站台,看着我坐的车远了,4只小手还在招呢……
我毕业后分来北京,再后来在此成家。但只要条件允许,回家看望父母的规矩照旧。
如今火车从直快到特快,再到动车组,再到高铁,速度越来越快,生活越来越好。面条、饺子早已成了家常便饭,但迎客送客不管菜肴多丰盛,“滚蛋饺子缠腿面”这个家风习俗始终未变,它从父母那里传到妹妹们那里,一直延续着……
插图 王金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长沙为世界媒体艺术注入东方“活力”中国新闻网 |
北京人艺上演《社区居委会》《我爱桃花》 大小剧场陪观众过大年中国网 |
文物牛陪你过大年|二十七,宰只鸡中国网 |
画家吴冰多幅画作“入驻”外国大使馆新华网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将更多走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新华网 |
云端剪纸迎新春新华网 |
乌鲁木齐: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新华网 |
上海:春节将至年味浓新华网 |
说说纪年法文汇报 |
迎新年,上博历代绘画馆“上新”典藏精品文汇报 |
以近5.95亿元成交!今年首个重要拍卖纪录诞生文汇报 |
纪录片《我们的传奇》聆听传统文化的时代声音中国新闻网 |
农历牛年推“牛劲十足”公益展 百余件展品诠释“牛”概念中国新闻网 |
宁夏:国际友人体味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新闻网 |
北京老城整体保护 让四合院居民过上新生活中国新闻网 |
【开腔】对话赖声川:说一个人的演技好,意味着他的戏假中国新闻网 |
“春意满神州?他乡是故乡”临展在京举办 为城市建设者送文化送温暖中国网 |
黄庭坚:谪居巴蜀六年 文墨垂范千古(上)华西都市报 |
中国风筝亮相新西兰最大风筝节新华网 |
北京地铁故事北京晚报 |
征稿征画北京晚报 |
善用压岁钱 培养金钱观北京晚报 |
人工智能时代什么能力最重要北京晚报 |
《奇树国历险记》北京晚报 |
辞旧必做北京晚报 |
此路是我开北京晚报 |
福牛北京晚报 |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2021新春音乐会新华网 |
吴山明先生走了 但人间有他画下的“长线”钱江晚报 |
“春暖一江水 畅XIANG彩云南”跨国春晚10日启动中国新闻网 |
传承非遗文化 唐代宫廷燕乐《鼓》首演中国新闻网 |
法国发行牛年生肖纪念邮票新华网 |
春节期间全国4000余部网络视听新节目上线新华社 |
辽宁省博物馆展出60多件馆藏“牛元素”文物新华网 |
山水寄胸怀——浅谈何香凝及其艺术创作光明日报 |
摈弃“野蛮生长”,走向“稳健成长”——把脉当下网络文艺发展现状光明日报 |
文物牛陪你过大年|二十六,炖年肉中国网 |
网络上的“段评”,就像是一场“表演”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