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02/07光明网-《光明日报》
陈姗
手机查看
何香凝是中国近现代集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杰出女性。她毕其一生,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作为第二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何香凝的画作气度恢宏、立意深邃,是她革命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如果将何香凝放置于近代美术史的上下文之中,其艺术创作可视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特别案例。
狮(中国画)何香凝
近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展出了何香凝各个时期的美术精品、何香凝与北京画坛艺术家合作作品以及北京画坛艺术家作品共60余件。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与美术佳作并置展出,让观众在艺术欣赏中感受历史的真切与厚重。
何香凝早期在日本学习绘画时便对狮虎题材的动物画产生了极大兴趣,这影响着她此后的绘画生涯,贯穿其整个艺术生命。创作于1914年的作品《狮》中,雄狮侧卧、头部昂起,气势雄浑。画家在创作时,将雄狮毛发归拢为几缕,以墨色浓淡梳理出厚薄,以柔韧的线条勾勒重要部分,其余块面作“撕毛”处理,雄狮的面部着重刻画,以沿着骨骼结构的笔触来表现面部的立体感,狮身和狮腿的处理则以渲染填墨为主。远观整幅作品,雄狮占据画面右下方,其余部分皆不着笔墨,给人以开阔的境界,实为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
在花卉题材创作中,何香凝偏爱梅花。作品画风工整细致,俊秀婀娜。从1929年创作的《一枝梅讯陇头春》到1958年创作的《花寒不落墨常新》,可以看出画家从早期重写形到后期重写意的转变。其梅作中,梅花枝干多以枯笔焦墨一气呵成,多分杈而少转折,疤节以浓墨写出,求老求苍,追求水墨淋漓、墨色相参的效果。此外,何香凝还创作了大量以菊花为题材的作品,意境优美,富有中国传统工笔画和日本画结合的意味,如1913年创作的《菊》。
一枝梅讯陇头春(中国画)何香凝
瀑布同样是何香凝创作中的常见题材,多以“两山夹一水”的程式呈现。热衷于“绘水”的情愫伴随何香凝的一生,她与书画家王一亭于1934年合作的《青山瀑布》就是典型。此作不仅受到日本画风格的影响,还借鉴了西方绘画技法,如山石的塑造、水的刻画,都融入了油画的创作技法,让人耳目一新。
临摹前人绘画、学习同时代画家艺术精髓是杰出画家的必经之路。何香凝临摹古画不拘于一家,擅长从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汲取营养。如《祖国山河》借鉴了米氏云山的“米点皴”技法,是何香凝在水墨技法实验中的探索之一。合作绘画在何香凝的作品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研究何香凝绘画以及人际交往的重要资料。其中极有代表性的是分别创作于1928年和1936年的两幅《松竹梅》,合作者皆是经亨颐、陈树人和于右任。两幅作品在构图上虽有相似之处,但笔墨细节却反映出画家日益完善的创作思维。何香凝于1951年与廖承志、徐悲鸿合作的《倚松读书图》同样是其众多合作作品中的精品,此作笔墨精良,风格隽永,轻描与重色相互映衬,构图简洁,余韵悠长。
何香凝的绘画有两大源头,一是中国画,一是日本画。从支脉来看,何香凝的创作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水墨画、工笔绘画,日本画以及西方写实绘画的技法特色。回顾何香凝的一生,其艺术生命之长,成就之丰富,令人尊敬,其绘画中的狮虎精神、寒梅品格、山水胸怀,更值得后人景仰。
作者:陈姗(何香凝美术馆典藏研究部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雨萌
2021年春晚将推出魔术剧、微型音乐剧等新节目类型 |
“一流作品三流改编”:这个魔咒谁说不能破 |
安徽举办文物展 揭示明清徽州女性的“破”与“立” |
“艺术进万家”奏起乡村文化振兴“交响乐” |
山水寄胸怀——浅谈何香凝及其艺术创作 |
民营剧团正在演艺市场蓬勃崛起 |
吴琼:我常常“掉”在角色中出不来 |
唢呐与歌者的隔空对话 |
碑刻中的扬州大运河 |
“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 |
《月背征途》序言:不断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 |
《村庄笔记》:读懂家国的深厚内涵 |
打卡文创社,把胡同带回家 |
殷商时期的手工业生产 |
就地过大年!国图推出春节主题活动 |
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文学文人文脉的生动展示 |
麦家:文学的精神就是真善美 |
“十二生肖”主题文物亮相南京贺新春 |
辽宁省博物馆展出60多件馆藏“牛元素”文物 |
广州展出百余件醒狮精品贺新春 |
“春节档”归来! 让“就地过年”在光影中更精彩 |
文物牛陪你过大年|二十五,磨豆腐 |
时尚新梦能否助力都市职场女性增长“她力量” |
又到过年时 |
教育部印发指南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教材 |
看看北宋贤臣范仲淹怎样交朋友 |
文物牛陪你过大年|二十四,扫房子 |
牛年看“牛”——上海博物馆推出牛年生肖文物展 |
穿越46亿年来看你——走进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
2021年“欢乐春节”活动线上传递春节文化年味 |
国务院批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2022年申遗 |
南京:城门挂春联 喜庆迎新春 |
北京:2021年春节景观布置全部到位 |
“欢乐春节”线上系列活动在法国拉开帷幕 |
岭南与海派花鸟画交流展广州开幕 |
赏“居廉珍品”,品“撞水撞粉” |
舞台“瞬间”化作纸上“永恒” |
春到桃花涧 |
心灵除尘 |
名家金句 |
朴素文字唤起那时的美好记忆 |
北京人艺春节直播话剧现场演出 |
“单弦皇后”别舞台 弦韵蕙芳应犹在 |
9家院团百名艺术家带来44场演出 |
《猫和老鼠》大电影定档“闹元宵” |
半世纪情谊见牛图 |
春联里的医者仁心 |
明亮的冬天 |
饺子里的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