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02/14中国新闻网
手机查看
中新网太原2月14日电 (记者 胡健)从数字复原后的“魂归故里”,到如今的佛首归来。亦幻亦真的背后,延伸出一条石窟数字化保护的探索之路。
山西云冈石窟外景。 胡健 摄
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太原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让于灏好几天没睡好。作为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的他,24年守在天龙山脚下,见证着石窟在风雨侵蚀和数字科技下的点滴变化。
“这次回归佛首的佛身部分受自然侵蚀,仅能看清大致轮廓,因此佛首不会被装回佛身本体。接下来,佛首回到太原后,将会在天龙山石窟数字博物馆进行保护和展示。”于灏向记者介绍佛首回归后的计划。
山西云冈石窟标志性的洞窟。 胡健 摄
20个月前,经过数字复原后的100余尊天龙山石窟造像在法国亮相,流失海外多年、分隔两地的造像终于“身首合一”。而这些,都源自7年前的一次数字化探索。
2014年,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同美国芝加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联合开展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历时六年,该项目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9个国家的近30座博物馆采集到100余件天龙山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实现11座主要洞窟的数字复原。
2019年7月,《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在法国圣但尼市首展,这是国际上第一例对历史原因造成分离的石窟文物进行全方位虚拟复原的大型数字多媒体巡展。
而“数字回归”真正做到身首合一的,是龙门石窟。2020年9月,一件原比例3D打印的佛首被安放在奉先寺北壁一尊等身立佛的残像上,这是国内流散石质造像文物首次实现“数字回归”。
事实上,因大多石窟在上世纪初遭受盗掘,中国多地都在进行数字化保护的探索。作为文物大省的山西,早在2003年就已起步。
2003年,云冈石窟研究院开始尝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目前云冈石窟已形成以三维激光扫描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为主、毫米级精度的数字化技术路线。
2017年12月,云冈石窟第3窟西后室原比例三维打印复制项目在青岛落成,这是世界首例大型文物遗址3D打印复制项目。2020年6月,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建成全球首例可移动3D打印复制洞窟(云冈石窟第12窟),迈开了世界文化遗产“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一静一动”,两座等比例石窟的复原,是中国数字化保护文物的一座里程碑。2020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石窟寺安全长效机制,同时加强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利用。在此背景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启动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寺数字保护项目,旨在推动丝绸之路沿线石窟整体数字化进程。
关于天龙山石窟的数字化保护工程,于灏介绍,接下来除对石窟本体进行三维扫描数据采集外,还将建立天龙山石窟的监测预警系统,从日常性、重点性抢救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化。(完)
【编辑:郭梦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滇王“存钱罐” 上演激烈“牛虎斗”新华网 |
沈阳:“文化宴”中品别样年味新华网 |
海外流失文物“归晋记”:落叶归根再续中华文脉中国新闻网 |
牛牛牛!敦煌壁画中的“众牛相”新华网 |
古诗词里的春节习俗:新年纳余庆 嘉节启新芳光明日报 |
亮相春晚的流失佛首 曲折的归国路成都商报 |
大年初一单日票房创新纪录!广州日报 |
精神过年广州日报 |
动静之趣广州日报 |
八旬画家姚钟华:设计两轮生肖牛票 见证36载变迁北京青年报 |
11.4亿人观看牛年春晚直播 技术更新吸引年轻人北京青年报 |
暂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展出北京青年报 |
看“夜景”!首都博物馆春节假期延至21时闭馆北京日报 |
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鲁博展出北京日报 |
传递年味乡情 展现发展繁荣——海外观众盛赞2021年春晚新华网 |
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20多家媒体对央视春晚进行播出中国新闻网 |
匈牙利“中国春”文化节线上线下送祝福新华网 |
音乐电视《希望》传递中日两国人民的“爱与希望”中国新闻网 |
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西安鼓乐的“守与变”中国新闻网 |
上海“天蟾”盛装归来 申城戏迷“过大年”中国新闻网 |
天龙山石窟:家园美好待“游子”归来新华网 |
画家笔下的时代新歌经典牛中国文化报 |
今日开展!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亮相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网 |
美的遗憾 美的凝视北京晚报 |
春天正是读书天 春节可作读书节北京晚报 |
乌云遮不住太阳北京晚报 |
压岁钱北京晚报 |
元宵节曾被隋禁北京晚报 |
牛年咏牛北京晚报 |
春节和藏历新年“握手”背后的天文历算新华网 |
国宝回家 天龙山石窟回流佛首亮相特展中国新闻网 |
宣讲家网评论|春节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文化内核宣讲家网 |
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 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中国新闻网 |
德国“中国书架”迎新春线上展销活动正式开启中国新闻网 |
花香书香相伴 “色香味”俱全的京味年经济日报 |
国宝回家!天龙山石窟佛首亮相央视春晚人民网 |
2021年春晚直播受众规模达11.4亿人中国新闻网 |
牛年春晚新记忆:C位·云·口罩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