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02/20解放日报
手机查看
“这个春节你花了多少钱?”在这条2月18日的微博热搜下,许多人表示,钱都花在了电影票上。市民袁先生为3部春节档电影贡献了票房,他翻开自己的软件记录:《唐人街探案3》80.5元,《你好,李焕英》61元,《刺杀小说家》72.5元。“我买的算便宜的。之前最常去的两家影院春节票价基本都超过100元,有点儿舍不得。”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档(2月11日—17日)全国城市影院票房为78.22亿元,超过2019年的59.05亿元,增幅达32.47%,刷新春节档票房纪录。上海春节档总票房超过3.6亿元,同样创历史最好成绩,较2019年2.49亿元的春节档最高纪录同比上涨逾四成。高企的票房令行业欣喜,但也有观点认为:今年票价普遍上涨,或是推高票房的重要因素。
前日,记者询问本市多家影院获悉,春节期间票价上浮是市场自主行为,档期过后,票价将回落。
观影人次大幅提升
春节期间,留沪过年的程先生看了IMAX版本的《唐人街探案3》,影院视听效果让他满意,但也让他心疼了一下钱包。
根据灯塔专业版的统计,今年春节档全国平均票价为48.9元,比2019年春节档平均票价高出4.2元,其中一线城市涨幅明显。阿里影业灯塔研究院院长牧晨认为,今年平均票价增幅10%,对高票房有一定的拉升作用,但关键因素还是观影人次的大幅提升。今年春节档总观影人次1.6亿,较2019年多了3000万人次。
数据显示,在“就地过年”的大背景下,2021年春节档用户异地购票占比有所下降。台州、重庆、南通等城市超80%的用户选择“就地过年”;一线城市中,上海75%的用户选择“就地过年”。从区域表现来看,上海、北京、深圳、成都、重庆为2021春节档票仓城市前五名。上海联和电影院线以5.58亿元位居全国院线第四,上海万达影城五角场店在春节期间每日票房均进入全国影院票房前十位。
“今年红星电影世界上海吴中路旗舰店年初一的票房达58.5万元,在全上海排第二名,这是我们的历史最好成绩。”红星电影世界上海城市副总监叶华说,新的票房纪录给了影院人很大的信心。今年,红星电影世界票价约上调10%左右,普通厅票价在60元—80元,特效厅票价达100元左右,但影城会员有较大的购票优惠。
他分析,今年调价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往年100%上座率下黄金档基本满场,今年上座率限制在75%,春节档期价格略微浮动符合市场规律;第二,多地响应就地过年,旅游、出行减少,看电影成为实惠的消费选择;此外,去年春节档因疫情而撤档的饥渴效应在今年得到释放。“就地过年是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上海而言,这个纪录以后可能都难以打破,除非上座率恢复至100%。”叶华说。
“春节档票房出乎我的意料。”嘉定一家影院的营运经理于向东介绍,该影院春节档票价相比平日提升了约30%,不过从昨日开始票价下调,主要调整影片为最热门的《唐探3》和《你好,李焕英》,其中《唐探3》从65元调整到50元左右。
红星电影世界昨日起已经开始做价格调整。叶华介绍,《唐探3》春节档普通厅票价在80元左右,昨日起调价至65元。“我们一直紧盯着市场。年过好了,票价自然回落到正常水平,观众才愿意继续走进影院。”
尽管很多人称今年春节档的票房奇迹为“报复性消费”,但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看来,更恰当的说法是“转移性消费”,“因为许多人就地过年,以往花在出门旅行、住宿上的流动性消费,在今年大幅度转移到就地消费上,其中电影又是就地文化娱乐消费的优选,这也是促成票房增长的潜在因素。”
让观众看到好电影
灯塔研究院的《2021春节档市场数据洞察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档七部影片呈现出不同的市场走势。从影片日票房排名变化来看,《你好,李焕英》凭借高口碑于大年初四逆袭至单日票房第一;《侍神令》则从首日的第四名滑落至最后一名;上海出品奇幻题材电影《刺杀小说家》的票房成绩及口碑均稳定保持在第三名。票房两极分化明显,排名前两位的影片《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将八成票房揽入囊中。
叶华认为,春节档年节消费属性明显,但档期过后,口碑效应会更加凸显。“《唐探3》无疑是春节档观众期待值最高的影片,《你好,李焕英》后来居上的同时,档期内其他影片如上海出品的《人潮汹涌》、路阳执导的奇幻动作巨制《刺杀小说家》、国漫代表《新神榜:哪吒重生》以及游戏IP改编奇幻电影《侍神令》都有可圈可点的表现。”
《人潮汹涌》豆瓣评分7.2分,不少观众看完后表示,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作品。《人潮汹涌》翻拍自日本电影《盗钥匙的方法》,导演饶晓志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编,无论是刘德华、肖央的精湛演技,还是路阳、郭帆等导演在片中的彩蛋都让观众觉得惊喜。遗憾的是,由于预售不理想,影院排片一直垫底。2月13日,饶晓志曾发文表示,在理解院线立场的基础上,想为自己的电影寻求一些空间,希望用口碑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影院。
叶华介绍,目前,影院排片已经在做调整,《唐探3》比例在适度下调,《人潮汹涌》《刺杀小说家》等其他影片有所上升,穿插特效厅排映。“春节档需要欢快、热闹的影片类型,我们会根据市场情况实时调整,也会让观众观看到他们想要看的好电影。”
春节档开始前,石川最期待《刺杀小说家》,但由于影院排片较少,他至今未能成行。“80%的票房集中于前两部电影身上不是个好现象。竞争力强的片子占用了太多市场资源,也让观众消费时选择面太窄。”他认为,面对“史上最强春节档”,我们也需要一些冷思考,“影院作为商业机构需要考虑经济效益,但我们也需思考能否发挥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比如,是否对排片率设定一个限额,让市场更加均衡。春节档适应节庆消费固然重要,但票房增长的背后,也要符合影片本身质量的提升,这样才有利于国产电影市场健康发展。”记者钟菡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古人怎么吃?揭秘“有味道”的中国考古中国新闻网 |
“出圈”的央视网络春晚带来哪些启示光明日报 |
鸟瞰“藏东明珠”——西藏昌都新华网 |
人艺《茶馆》《哗变》经典重现 线上演出告别“无奈”迎来“品牌”北京日报 |
2021年春节档电影票房78.22亿元 比2019年增长32.47%新华社 |
扶贫类影视:为脱贫攻坚增添一抹“亮色”湖南日报 |
就地过年带来“新民俗” 未来的年还可以怎么过光明日报 |
回眸流光岁月广州日报 |
因桥结缘 因爱坚守广州日报 |
票房破78亿! “史上最强春节档”够牛!广州日报 |
打造“慈善潮州”新名片广州日报 |
逾百建设者春节坚守岗位广州日报 |
长假旅游收入近2亿元广州日报 |
线上演出告别“无奈”迎来“品牌” 线上线下融合路漫漫北京日报 |
《无依之地》:心灵史·精神谱·风情画北京日报 |
一个诗人对文学青年的忠告北京日报 |
插枝梅花迎新春北京日报 |
扫屋清心过大年北京日报 |
盘出王维诗中意北京日报 |
给井干爷拜年北京日报 |
诚信的快乐北京日报 |
我和短视频的故事北京日报 |
爱的录制北京日报 |
令人不快的搞笑视频北京日报 |
劳动之风不辍北京日报 |
酷酷熊垃圾投放人北京日报 |
线上演出告别“无奈”迎来“品牌”北京日报 |
美术馆长假不打烊 市民争相打卡北京日报 |
陈木胜遗作《怒火·重案》定档暑期北京日报 |
《群山呼啸》再现宏大家族叙事北京日报 |
郑达个展呈现机器“生命特征”北京日报 |
三大“软伤”五大“硬伤” 《唐诗三百首》该被抛弃吗成都商报 |
第28届明斯克国际书展开幕新华网 |
陕西省几个建设项目工地陆续发现几千座墓葬新华网 |
2021元宵戏曲晚会将重现梅兰芳失传剧目中国新闻网 |
春节为世界点亮中国红人民日报海外版 |
龙潭何处觅张园北京晚报 |
社火见于唐宋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