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10/27中国青年报
手机查看
对当下读者来讲,《斑斓志》最大的意义不是呈现一个多么真实的苏轼,而是展示一个独特的苏轼。这个苏轼首先是独属于张炜的,是张炜眼中的苏轼。在张炜眼中,苏轼是个心肠柔软的人,否则他怎么会为囚室中的犯人流下热泪?苏轼是个心思细腻的人,否则岂有关于日常凡物的清新诗词?苏轼是个能干的官吏,否则又岂能在多个地方留下传颂至今的政绩?
张炜认为:“我们如果把‘伟大’一词、把一件过于庄严的行头披挂在诗人身上,在许多时候会觉得不合体量。”不管苏轼的名头多么响亮、成就多么卓绝、影响力多么深远,张炜想介绍给读者的是一个活在万丈红尘中的苏轼。这个苏轼活得多姿多彩、五彩斑斓,积聚着生活的诸多况味、传递出生命的复杂感受。
“当他任由自己的心性享用时间的时候,微笑就在脸上绽开;没有了这样的时光,心灵就开始干枯。自由是生命的活水,稍稍得到滋润,心田就会有一次生长,抽出绿芽。”从此地到彼处任职、从此地贬谪至彼地,苏轼慢慢地走着。虽然不管是否身不由己,皆是公事,他却因之为自己打开一扇有别于日常的窗户。或见识路上的风景,或细察当地民风民情,都是诗人任性自然、追求自由的体现。
借写苏轼浇自我胸中块垒,是张炜此番创作的初衷。“他的生活就是这样,无论怎样艰难,仍旧能够走向读与写的轨道,这像生命一样重要。”读书和写作是张炜的日常。“以一颗仁心去‘应物’,以童稚的眸子去抚摸。这样的一个人离去千年,行迹仍在,芬芳犹存,气息永远留在天地之间”。可以说,《寻找鱼王》《我的原野盛宴》《行走:从少年到青年》都是童心的流露与凝聚。
《佳句如绿丛之花》是张炜对苏轼诗词佳句的赏鉴心得,如一条清亮的淙淙小河,缓缓从读者心中流过,毫无挂碍,却留无限欣喜。品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等名句时,张炜写道:“它们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频频引用,就因为通俗自然,言至理却不晦涩,近常识又别有洞见,深思的透彻和机巧的应对结合一体。”随后特意提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时,他说:“那一刻的放任、搁置和丢弃,轻松之极的沉重,了无挂碍的期盼,无官一身轻的忧伤,融入芸芸众生的显赫、自卑、自嘲和隐隐的自豪,无尽意蕴尽藏其中。”
一向喜读张炜文评的我,遇见这些句子,岂止回味再三?他说出多少读者想说却说不出的心声?
就人生履历而言,张炜与苏轼没有可比性,毕竟时移世易。今人与古人的对接,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精神上的共鸣,往往有超越时光阻隔、穿透历史迷雾的意义。故而,《斑斓志》并未遵循苏轼的人生履历,从幼年童年少年至青年中年的时间顺序写起,这是人物传记的传统写法。独特之处在于,张炜按照自身的情感运行轨迹来行文。我借之着意捕捉张炜的心跳与脉搏,即便偶尔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于第五讲《罪孽与果报》中,张炜这样写道:“我们心中沉淀了黄沙,它们被数字洪流裹挟而来,填得太满也太沉,行路艰难,度日尴尬。可是我们仍然需要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庸碌中的一点舒缓和光亮。”我以为,这便是张炜写作《斑斓志》的用意所在。能够给现代人提供些微光亮的众多古人中,苏轼是一个。因为他既才华横溢,又可爱活泼。如此高蹈又有趣的古人,极适合担任现代人的精神引路人。
张炜写:“他在冷静时候仍然被监视和管辖,许多时候拥有的自由实在不多,可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从容一些,享受时光。苏东坡用非常具体的欣悦与之抵抗,一壶酒、一块饼、几个黄柑、数枝梅花、一座山、一个村落、一位访友,甚至是一条狗、一个生灵,都会打破寂寥和禁锢。”
品读至此,读者可以确信实现古今精神对接是张炜写作此书的用意。用传承千年的精神资源来反哺想得闲却不得闲的现代人,张炜有更多的将心比心。此书非一般意义上的传记,是评传。是评传,不是冷眼旁观、冷静审视,而是携带着强烈的人生体验与感悟。它不是单纯的写苏轼,它揭示出的是现代人和苏轼一样的表达困境。“时至北宋,无比丰厚完美的吟哦已经堵塞所有的路径,既无法超越也无法回避。”现代人面对经典,除了致敬,还是致敬。超越只是笑谈与奢望。
不难想象张炜读苏轼时的内心翻滚之状,至少心有灵犀是有的,外显的击节赞赏应该也免不了。也许更多的是无法言传的黯然神伤,它看似只是与张炜有关,实则与多数现代人紧密相连。
二十几万字的篇幅,对我并非严峻的阅读挑战。然而,我曾多次以为笔力的传递、情感的跌宕即将走至尽头时,张炜又辟出一条独特、光明的文字之路来。如此再三、再三反复。这是张炜带给我的惊喜,也是苏轼与张炜“合力”给予我的惊喜。作传,就是把一个符号或标签,还原成眉眼清晰、血肉丰满之人物的过程。至于还原的结果如何,许多时候无法强求。因此读者可用心于体验作者书写的过程,感受他流淌于笔尖的努力。
张炜与苏轼一样,均为《斑斓志》中生命的存在者与书写者。亲近苏轼固然是我阅读的本意,遇见张炜也不能被视为意外之喜。《斑斓志》非纯粹的人物传记,而是一本作者时时忍不住跳出来表达自我的评传。张炜与苏轼的同在,自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张家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面向公众征集标识中国网 |
甘肃庆阳:老皮影讲述新故事新华网 |
多家博物馆文创产品亮相合肥文博会新华网 |
城市地标折射了什么人民日报海外版 |
通讯:古巴华裔追寻舞狮文化记忆新华网 |
《战上海》:思想的灵光闪亮在高超的杂技技艺中文汇报 |
《永不消逝的电波》:缔造舞界以柔润刚的现代型传统美感文汇报 |
申城音乐剧舞台刮起“新国风”文汇报 |
是为了把我的喜剧理念传播出去北京日报 |
这首歌是我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北京日报 |
创新电视表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北京日报 |
电影复工百日总票房超过120亿北京日报 |
苗驰:做演员不能怕角色北京日报 |
“打工人”梗爆火,无形中拉近了你我北京日报 |
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连唱三天北京日报 |
安徽黄山镇海桥修复前的三个疑问光明日报 |
曲艺香飘江南夜 牡丹花耀姑苏城光明日报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情怀教育为立德树人擦亮底色光明日报 |
戏剧教育专家:创作者要重视“诗化意象”中国新闻网 |
461位艺术家603件作品 四川美术学院迎史上最大规模展览中国新闻网 |
华侨大学校史馆开馆 线上线下再现60年发展史中国新闻网 |
《克罗地亚现当代诗歌选集》中文版在京首发中国新闻网 |
解开深海系列疑问 汪品先院士新著《深海浅说》出版中国新闻网 |
“好酒者”自建“老酒博物馆” 珍藏老酒超万种中国新闻网 |
滕肖澜新作《心居》:“此刻”的沪上味道与人间烟火中国新闻网 |
湖北12岁新生代非遗传承人:以创新传承古老南曲中国新闻网 |
文学京西土地上的拾荒者北京晚报 |
第一杯奶茶北京晚报 |
遭遇劲敌北京晚报 |
生日蛋糕北京晚报 |
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重阳节是怎么来的?中国新闻网 |
古来清官如何拒贿北京日报 |
93岁蓝天野连演11场3个半小时大戏 均自己化妆北京日报 |
吉林高校教师钟情纤维艺术:绝美壁画展现设计之美中国新闻网 |
《陕西文物古迹大观(四)》出版 收录古遗址、古墓葬等154处中国新闻网 |
内蒙古力争将阿尔寨石窟保护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国新闻网 |
马识途:写出反映时代生活、时代精神的作品人民日报 |
“本土、现实、小说的回归——莫言近作研讨会”举办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