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12/28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查看
核心阅读:
被任命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我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未来,我们将用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为时代鼓与呼,进一步提升中国话剧的影响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文化强国梦的实现。
——田沁鑫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满载挑战和收获的2020年即将走到尾声。在岁末年终之际,人民网文娱部推出“文艺星开讲”年终特别策划——“收获2020”,邀请文化领域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名人,聆听他们这一年的感悟与心声,回顾这段不平凡的时光,感受文化赋予人的精神力量。
本期邀请的嘉宾是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无论是电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还是民族歌剧《扶贫路上》、话剧《红色的起点》……2020年,田沁鑫用她独特、诗意的导演手法,在舞台上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主旋律故事。12月8日,田沁鑫被正式任命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站在全新的起点,她将继续以文艺助力时代发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网文娱:今年,您担任编剧、导演的民族歌剧《扶贫路上》成功上演,在创作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
田沁鑫:《扶贫路上》讲述的是牺牲在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黄文秀的故事。当时,在黄文秀牺牲后的第10天,我们就赶赴当地收集创作素材。在村支部里,看到她艰苦的生活环境,听着她带领村民脱贫的事例,我们心里都很受震动,一直就止不住地掉眼泪。在简陋的房间里,吉他、草帽、鞋子等物品都按照她生前的样子摆放着,还有老乡送的一个南瓜,她直到去世都没舍得吃。这些细节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时,正好有一只黄色蝴蝶飞到了窗户上。在广西有一个传说,已故的人思念亲友,就会变成蝴蝶飞回来。村干部说,这是黄书记回来看我们了。于是,蝴蝶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也成为了我们舞台上的主要意象。
之前采风的时候,我们跟黄文秀有过一面之缘,印象中她是个笑容很温暖、很明朗的姑娘。她留下了三大本厚厚的扶贫日记,可以看出,她一直默默付出,非常辛苦,一天都没有休息过。所以,我们将日记作为贯穿整个剧目的主线,并努力去突出她美好、感性的一面。《扶贫路上》上演后,打动了许多观众。这次创作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极为难忘的经历。用文艺记录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我们责无旁贷。
人民网文娱:今年,您担任戏剧总导演的《故事里的中国》获得了白玉兰奖,也迎来了第二季的播出。您是如何做好“跨界”创作的?
田沁鑫:《故事里的中国》给了我一个很宝贵的机会,让我能够创作这么多现实题材作品。第二季我们聚焦的是新时代的英模人物,比如钟南山、南仁东等。没有第一季里的经典文艺作品作为支撑,剧本需要我们自己原创,因此创作难度更大了。如何塑造英模人物?我认为要跟他们“交朋友”——先不管他的成就是什么,而是先去关注他叫什么、出身何处、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从人物的“根”开始讲故事,这样观众才能更加感同身受。
做好这档节目的关键,在于守正创新。首先,我们要有足够“硬核”的故事。新颖的舞台设计并不是单纯为了展现酷炫的效果,而是服务于故事的表达和人物的塑造,向更多观众展现戏剧的魅力。在做节目的过程中,每一次观众的期待,对于我来说就像解题一样,用心、用情讲好故事,并且要讲得有新意才能顺利“过关”。我自己也从创作中走进了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心灵受到一次次新的洗礼和感动。未来,我们将一直在路上,为讲好中国故事而继续努力。
人民网文娱:近年来,您还创作了《长征》《红色的起点》等多部主旋律作品。您觉得,如何才能让主旋律题材更“出圈”,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田沁鑫:在做一部戏前,我不会过多去想是主旋律题材还是所谓的艺术题材,而是去想如何用艺术的形式来展现,如何让戏变得更好看。首先艺术格调要高,然后形式的突破能力要强,还有主要角色必须要光明。我们不要设置先入为主的概念,而是直接从人本身切入,让情感自然而然流露出来,才能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
人民网文娱:12月8日,您就任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在这个新的起点,接下来有哪些规划和发展目标?
田沁鑫: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接下来,中国国家话剧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好下一步工作。
比如,我们将继续跟央视合作,推出《典籍里的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计划排演剧目《英雄时代》,用文艺电影的方式来记录话剧,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尝试;我们还将通过举办国内国际的论坛,引领戏剧的学术潮流,助力戏剧界良好的评论生态建设。另外,我们将以剧院的经典作品作为创作中心,以编剧、导演、表演、舞美4个方面作为主线,建立我们的研究教育体系,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贡献力量。
人民网文娱:2020年对于您来说是怎样的一年?对于未来有何期待?
田沁鑫: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创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抗疫故事、我们的奋进精神,都让我深深感动,感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伟大力量。
同时,在即将迎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重要时刻,被任命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我感受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首先,我觉得要有公心,从剧院着眼,为剧院着想;其次要保持初心,保持对话剧艺术的热爱。未来,我们将用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为时代鼓与呼,进一步提升中国话剧的影响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文化强国梦的实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写意甲骨——杜建民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中国网 |
警惕媒介矩阵透支演员的艺术生命光明网 |
“雅韵生晖——任鸢油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中国网 |
8岁到63岁,素人“芭蕾女团”登上大剧院舞台解放日报 |
唐“九成宫”遗址发现疑似唐高宗与武则天寝殿新华网 |
专家:文艺批评也要“红红脸出出汗”新华网 |
戏曲舞台为何产量上升,精品却依然匮乏?文汇报 |
《人民英雄纪念碑》3.0版动人心弦北京日报 |
“朗味”巴洛克征服北京观众北京日报 |
北京工美社划转北京出版集团北京日报 |
护肤大礼包 杜甫大人的年终奖就是这么朴素北京青年报 |
模型师老原儿:干货,请查收北京青年报 |
《我在故宫六百年》继续讲述修文物的故事北京青年报 |
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重走浙东唐诗之路 用诗书画再现千年风华中国新闻网 |
舞剧《李白》首登国家大剧院再现诗仙逸兴中国新闻网 |
聚焦伟大时代 第十九届天津市摄影艺术展开幕中国新闻网 |
“2020海南自贸港大国非遗工匠艺术珍品展”在海南举办中国新闻网 |
考古专家: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已迈入高级文明社会中国新闻网 |
两位老爷子北京晚报 |
花甲之音北京晚报 |
独立金鸡北京晚报 |
大院·小区北京晚报 |
孝子手·孝子心北京晚报 |
无事馒头铺北京晚报 |
期待北京晚报 |
及时中断北京晚报 |
鸡腿哪去了北京晚报 |
打开莱辛的短篇世界北京晚报 |
艺术家探秘国宝北京晚报 |
博物馆要慢慢逛北京晚报 |
2020北京文创大赛文博创意设计赛区总决赛收官中国网 |
《“不似”的浪漫》首发暨张茂材书画精品展在京举行中国网 |
中国摄协主席李舸:记录武汉战疫的42000多次感动中国新闻网 |
当求之骊黄牝牡之外文汇报 |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支招”公共文化建设新华网 |
名家新秀致敬经典广州日报 |
头冻冻聪明 足暖暖病无广州日报 |
素年锦时 紫荆花开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