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02/20北京青年报
手机查看
凌晨探访图书大厦里的挑灯夜读者
新春佳节最后一个通宵为人生“补钙”
刚刚过去的这个2021年春节长假,北京发行集团旗下十家大中型书店实行了24小时营业,让留在北京过年的读者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味。十家书店中,就有王府井书店和北京图书大厦。2月17日(大年初六)下午和深夜,北京青年报记者先后探访这两家书店时了解到:王府井书店春节期间每日接客7000余人次;北京图书大厦日客流则达到6000人。就在2月18日凌晨1点40分,北青报记者离开图书大厦时,仍有数位读者在店内挑灯夜读,更有读者购买了心仪的图书,享受到会员打九折以及北京文惠券抵扣的实惠。他们抓住新春佳节最后一个通宵为人生“补钙”,在心愿墙上许下对新年的愿景。
王府井书店
春节期间每日迎客7000人次
2月17日下午,北青报记者在王府井书店感受到火爆的客流人气。在1楼大厅,六七位读者戴着口罩,挤在一起围观柜台里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人民币;在3楼少儿阅读体验区,家长们带着孩子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读绘本。
家长赵女士拿着一本哪吒闹海的绘本,逐字逐句地读给三岁的女儿,她朋友的女儿也坐在一旁用小手托着腮帮认真倾听。赵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受疫情影响,她无法带孩子回河南新乡老家过年,在朋友的相邀下,她们一起从昌平坐地铁到王府井书店来看书。两个小女孩挺乖巧,对绘本里的故事十分着迷。
75岁的王大爷此前在报纸上看到北京市政协编著的《老北京述闻》系列丛书已经出版,特地从海淀区赶到王府井书店,花700多元钱购买下这套12卷丛书。“700多元还不够到酒店里请一桌人吃饭,而买下这套丛书,则能让我对从小出生长大的这片热土的风情民俗有更深的了解。这套书非常适合收藏。”
王府井书店负责媒体宣传的白国伟告诉记者,王府井书店春节期间每日接客7000余人次,尤其是在初三、初四客流达到高潮。午夜12点以后也会有一些酷爱读书的夜猫子留守在书店看书。从图书销售情况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少儿类、教育类这几个门类的图书比较畅销。
新春佳节将要过去,读者朋友们也将对新年的愿景留在了王府井书店一楼的心愿墙上。“学业进步,抗疫成功,希望今年能回姥姥家,两年没见姥姥了”;“考过PET六级,好运连连,加油!”……
北京图书大厦
“赶来享受这最后的挑灯夜读时刻”
2月18日凌晨1时30分许,北京图书大厦1楼收银台前,读者艾亮将与同学张晓霞一起在书架上挑选的《人性的弱点》《倾听》《家事断舍离》《写给年轻人》《神兽引领的使命》等五本新书递给收银员,进行价格扫码。
“您是图书大厦会员么?手里有北京文惠券么?会员购买图书可打九折,有文惠券的话,可以充当现金抵扣。”最后算下来,差不多一共优惠了100元。艾亮告诉北青报记者。
谈及凌晨逛书店的感受,这两位书虫说家就在西单附近,平时到图书大厦看书,晚上9时书店打烊的广播就开始响起,提示读者离场。好不容易等到了春节期间图书大厦24小时营业的机会,况且大年初六又是最后一个通宵,所以赶来享受这最后的挑灯夜读时刻。
据北京图书大厦的值班人员张尧介绍,今年春节期间客流比去年大很多。自年三十至初五客流日渐增多,日客流达到6000人。读者关注度较高的书有《百年孤独》《三体》《哈利·波特系列》《新华字典》以及学生用书。
北青报记者获悉,就在大年三十晚上,好多留京过年的读者来北京图书大厦看书守岁,在一层共享空间观看央视春晚直播。大厦还为读者们准备了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水饺。他们有的吃完饺子、守完岁,到大年初一黎明时分还特意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
文并摄/记者 张恩杰 统筹/刘江华
【编辑:房家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鸟瞰“藏东明珠”——西藏昌都新华网 |
人艺《茶馆》《哗变》经典重现 线上演出告别“无奈”迎来“品牌”北京日报 |
2021年春节档电影票房78.22亿元 比2019年增长32.47%新华社 |
扶贫类影视:为脱贫攻坚增添一抹“亮色”湖南日报 |
就地过年带来“新民俗” 未来的年还可以怎么过光明日报 |
回眸流光岁月广州日报 |
因桥结缘 因爱坚守广州日报 |
票房破78亿! “史上最强春节档”够牛!广州日报 |
打造“慈善潮州”新名片广州日报 |
逾百建设者春节坚守岗位广州日报 |
长假旅游收入近2亿元广州日报 |
线上演出告别“无奈”迎来“品牌” 线上线下融合路漫漫北京日报 |
《无依之地》:心灵史·精神谱·风情画北京日报 |
一个诗人对文学青年的忠告北京日报 |
插枝梅花迎新春北京日报 |
扫屋清心过大年北京日报 |
盘出王维诗中意北京日报 |
给井干爷拜年北京日报 |
诚信的快乐北京日报 |
我和短视频的故事北京日报 |
爱的录制北京日报 |
令人不快的搞笑视频北京日报 |
劳动之风不辍北京日报 |
酷酷熊垃圾投放人北京日报 |
线上演出告别“无奈”迎来“品牌”北京日报 |
美术馆长假不打烊 市民争相打卡北京日报 |
陈木胜遗作《怒火·重案》定档暑期北京日报 |
《群山呼啸》再现宏大家族叙事北京日报 |
郑达个展呈现机器“生命特征”北京日报 |
三大“软伤”五大“硬伤” 《唐诗三百首》该被抛弃吗成都商报 |
第28届明斯克国际书展开幕新华网 |
陕西省几个建设项目工地陆续发现几千座墓葬新华网 |
2021元宵戏曲晚会将重现梅兰芳失传剧目中国新闻网 |
春节为世界点亮中国红人民日报海外版 |
龙潭何处觅张园北京晚报 |
社火见于唐宋北京晚报 |
戴红绒花北京晚报 |
火线指挥员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