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02/20人民日报
手机查看
戏出年画曾经是深受百姓喜爱的节庆装饰品。
“画中要有戏,百观才不腻。”伴随清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戏曲艺术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年画中亦随之出现了大量以戏曲剧目为题材的作品,因一个独立剧目叫“出”,故这类年画被称为“戏出年画”。戏出年画着力表现戏台上的角色形象及剧目情节,民间画师多为戏迷,经常会亲临现场观戏描摹,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面上。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戏出年画相当于把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舞台演出转化为可长久欣赏的平面艺术,寻常百姓将之张贴于家中,睹其形如闻其声,足不出户便可时时欣赏戏曲之精妙。在过去以农耕为主的传统生活中,学堂教育并不普及,家中长辈通过为幼儿讲解戏出年画中的故事情节,无形中也可达到启蒙教化、传播知识的效果。
戏出年画在形式上分为两种。一种画面承袭传统故事年画,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等背景刻画写实,但人物都是戏装扮相,勾画脸谱,动作举止夸张如演戏;另一种则完全照搬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背景道具如戏台砌末,以桌、椅摆法交代故事发生的不同地点和环境,人物持马鞭指代骑马,执桨则示意乘船,如此等等,刻意减少画面背景,着重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清道光以降,戏出年画在各地广泛流行,以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为首的南北各年画产地均涌现出大量的戏出画样,形成发展之高峰。
在年画产地中,要属天津杨柳青的戏出画样最为丰富而精彩。杨柳青镇地处京畿要冲,最早受到京城梨园文化的浸润,画师更可借地利之便到京津两地戏园现场摹绘,对台上角色的衣着扮相、身段姿势等进行如实描画,再加之杨柳青年画采用印绘结合的技艺,套印出主要颜色后,还要经过手绘“开脸”,描画人物的眉眼五官,极为传神细腻。流传下来的杨柳青戏出画样多达数百种,涵盖了文戏、武戏、唱工戏、做工戏、群戏、折子戏等多种戏曲演出形式,内容都是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
《拾玉镯》是一出精彩的花旦做工戏,主要靠角色的表演动作来突出人物特征和心理活动。在清中期的一幅杨柳青戏出年画《拾玉镯》中,通过对人物形体的刻画表现各自的思想感情,少女孙玉姣的羞涩矜持,小生傅朋的倜傥风流,丑旦刘媒婆的心机盘算,都跃然于纸上。另外,画中还将扇子作为重要道具进行刻画,以表达人物的身份与心态。过去,年画作坊中流传着一套口口相传且秘不外宣的民间画诀,其中的“画角色歌”就对画各类戏曲人物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画法口诀,对人物持扇有具体描述,如“丑掩目,旦掩口”“小生不过唇”“媒婆扇两肩”等。在这幅《拾玉镯》中,三个角色均手持扇子,却有着不同的持扇姿态,可以说是对这类画诀的灵活、生动运用。
清末武打戏出广泛流行,杨柳青年画中保留了大量精彩的武戏题材,如脍炙人口的三国戏、隋唐戏、公案戏等,一些经典的画样每年再版重印,经久不衰。《拿费德功》又名《八蜡庙》,是《施公案》中以黄天霸为主角的八出短打武生戏(“八大拿”)中的一出。杨柳青刻印的一幅同名戏出年画中,人物造型干净利落,性格塑造鲜明,画面中央绘费德功中计,受制于张桂兰;武丑朱光祖和武生黄天霸以不同姿态分立于左右两旁的椅子上,表示两人暗地埋伏于屋檐高处,伺机里应外合擒拿费德功。这类武打戏出善于突出角色的功架姿势,将“起霸”等表演程式融会于画面中,抓住“老生弓”“花脸撑”“武生在当中”“小生紧”“旦角松”等不同行当的角色特点加以刻画和表现,栩栩如生。武戏年画中这种痛快淋漓的内容,紧凑热闹的画面,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
苏州地近上海,受海派京剧的影响,桃花坞清晚期刻印的戏出年画多表现花巧的海派京剧舞台,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在一幅《金山寺》的戏出画样中,背景采用舞台演出形式,道具以一桌三椅显示戏中地点环境,即中间放置一桌,上设一椅,桌旁左右各设一椅。白素贞与小青处于画面前方,法海则坐于后方高处椅子上,表示其在上坡上与二人斗法。画面背景不仅有悬挂横额的上下场门,中间高悬“共乐升平”的横匾,两旁台口红柱上还刻有“特请京都新到清客串”“本园今日准演金山寺”的字样,如实反映了当时京都名角沪上献艺的史实以及旧日戏园建筑和舞台格局的面貌。
山东平度年画师承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发展初期较多移植或复制杨家埠的年画作品,但后期逐渐形成自身风格,尤其以刻印的戏出年画最具艺术性。代表作《空城计》绘刻精细,角色装扮、城楼布景,上下场门绣帘、地上铜钱纹方毡等底幕格式也都符合清末民初的舞台演出实景。画中对人物的处理侧重写实,位于画面中心的司马懿脸谱描画工细,面带疑惑,在城门前驻足思虑,其猜忌多疑的性格特点被表现得入木三分;右侧的司马师、司马昭两人则满腹狐疑,似在侧耳交谈;画面左侧城楼上孔明手持羽扇,以镇定自若之态观望城下魏军;下方城门内绘有两个扫地老翁,二人的神情、动作尤为生动,其中一人额贴小膏药,以手搭在另一老翁肩上,那老翁则一边打扫一边窥视城外动静,与孔明之镇定恰成对比。画面套色运用紫色和大片的水绿、水粉色,显得清秀柔丽,代表了平度年画较高的艺术水准。
河北武强、山西临汾、山东潍坊、陕西凤翔、河南开封、四川绵竹等都是我国著名的年画产地,各有特色。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也都曾刻印过数量众多的戏出年画,优秀作品不胜枚举,并且多以本地流行的戏曲题材为主,自成体系。尤为可贵的是,不少今天已经失传的戏曲剧目,在戏出年画中仍可以找到弥足珍贵的图像史料,为戏曲史的研究者提供线索。
戏出年画是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更可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值得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
(作者为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副研究馆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唐代腊日不喝粥 君王御赐“年终奖”北京晚报 |
《里昂的汉字》:海外华人的精神返乡光明日报 |
闽南大戏院:打造二线城市的艺术高地中国文化报 |
浙江永嘉乡村艺术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中国文化报 |
山东青岛: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中国文化报 |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发行人民网-文化频道 |
《故宫贺岁》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人民网-文化频道 |
老少中青齐上阵:广场舞舞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报 |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北京青年报 |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塑高铁建设者群像北京日报 |
《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正式出版新华网 |
鸟瞰“藏东明珠”——西藏昌都新华网 |
人艺《茶馆》《哗变》经典重现 线上演出告别“无奈”迎来“品牌”北京日报 |
2021年春节档电影票房78.22亿元 比2019年增长32.47%新华社 |
扶贫类影视:为脱贫攻坚增添一抹“亮色”湖南日报 |
就地过年带来“新民俗” 未来的年还可以怎么过光明日报 |
回眸流光岁月广州日报 |
因桥结缘 因爱坚守广州日报 |
票房破78亿! “史上最强春节档”够牛!广州日报 |
打造“慈善潮州”新名片广州日报 |
逾百建设者春节坚守岗位广州日报 |
长假旅游收入近2亿元广州日报 |
线上演出告别“无奈”迎来“品牌” 线上线下融合路漫漫北京日报 |
《无依之地》:心灵史·精神谱·风情画北京日报 |
一个诗人对文学青年的忠告北京日报 |
插枝梅花迎新春北京日报 |
扫屋清心过大年北京日报 |
盘出王维诗中意北京日报 |
给井干爷拜年北京日报 |
诚信的快乐北京日报 |
我和短视频的故事北京日报 |
爱的录制北京日报 |
令人不快的搞笑视频北京日报 |
劳动之风不辍北京日报 |
酷酷熊垃圾投放人北京日报 |
线上演出告别“无奈”迎来“品牌”北京日报 |
美术馆长假不打烊 市民争相打卡北京日报 |
陈木胜遗作《怒火·重案》定档暑期北京日报 |
《群山呼啸》再现宏大家族叙事北京日报 |
郑达个展呈现机器“生命特征”北京日报 |
三大“软伤”五大“硬伤” 《唐诗三百首》该被抛弃吗成都商报 |
第28届明斯克国际书展开幕新华网 |
陕西省几个建设项目工地陆续发现几千座墓葬新华网 |
2021元宵戏曲晚会将重现梅兰芳失传剧目中国新闻网 |
春节为世界点亮中国红人民日报海外版 |
龙潭何处觅张园北京晚报 |
社火见于唐宋北京晚报 |
戴红绒花北京晚报 |
火线指挥员北京晚报 |